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如今,一個新鮮詞匯出現在公眾的面前:戒網。顧名思義,戒網是戒除網癮的意思。它是相對于眾多迷戀上網,特別是沉迷網游和聊天交友等行為的青少年而言的。打開“百度” 搜索“戒網”,既有26.7萬篇網頁。可以說,戒網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教育的一個令人堪憂的現象。
國家少工委統計,全國有5000萬“網癮”“學困少年”,許多青少年因為“上網成癮”而導致厭學出走、網戀早戀等不良行為的發生。國外網絡問題人群集中在 20至30歲之間,而中國則集中在15至20歲之間。國外過度使用網絡的主要問題在于信息下載、網絡通信、網上聊天、網絡購物等多個領域。而中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網絡游戲上,超過了其他問題的總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網絡可以帶來舒緩學習壓力、充實課余生活的作用,可以成為有益的學習工具。可是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許多青少年,一當接觸到了網絡,往往容易上癮,喪失自制力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依賴”,網絡成為他們的“電子鴉片”。沉迷網絡帶來的荒廢學業、性格孤僻、家人焦心,甚至走上犯罪的事例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了。在許多家長看來,網絡儼然“洪水猛獸”,毀掉了許多孩子。在家人強行給孩子戒除網癮無法湊效的情況下,會求助于社會上專業的戒除網癮的機構。一時間,類似于“青少年素質訓練營”、“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習慣教育基地”、“魔鬼訓練學校”出現,這些機構的名字盡管五花八門,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成癮的青少年戒除網癮,養成良好的、正確的上網習慣。
造成上網成癮的原因很復雜,但歸根到底不外乎三個原因。我們的社會、家庭和學校,“單一評價體系”充斥青少年教育領域。所謂的“好學生”往往都是那種學習成績好的。當這些好學生進入大學或社會時,會遇到大量困難。當社會交往不能滿足或現實生活中不成功之時,便很容易成為網癮青少年。游戲開發商關心的是玩家沖值,獲得利潤,缺失行業自律和社會責任感。他們開放出的游戲有一些充斥著暴力,內容不夠健康,一當青少年接觸過后,通過練級、提升裝備,在游戲里能獲得極大的成功快感和心理滿足。此外,也與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引導不當密切相關。盡管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網吧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但不良網吧業主依然會接納未成年。眾多家長在詛咒不良網吧業主的同時,對孩子采取的大多是“恨鐵不成鋼”式的痛斥、謾罵,甚至毆打。要知道孩子上網成癮不是孩子的錯,網絡成癮與家教不當,父母沒有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尤其是青少年與網絡接觸早期接受的家教關系有密切相關。
強行地讓孩子遠離網絡,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戒網不是戒除上網,而是戒除不良上網的習慣,關鍵在引導。我們的社會、學校、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與孩子平等的交流,用愛心樹立孩子的自信,用恒心培養孩子的習慣,真正做到讓“電子鴉片”變成“良師益友”。網絡游戲開發商要恪守行業道德,肩負起社會責任感,加大對鼓勵群體學習的新型益智游戲的開發。
下一篇:網民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悄悄“瞄”上了學齡兒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