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的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理論,使用理論,現推薦適合于自我成長,自我修習的“格式塔療法”,基本原理為下:
一、“生活在現在”。不要為明天擔心,也不要總是為昨天而后悔,把你的精神力量集中在今天。過好了今天,你就過好了一生。
二、“生活在這里”。對于遠處發生的事,我們無能為力。擔心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自己更痛苦。記住,你生活在此處此地。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去考慮。
三、“停止猜測,面向現實”。舉個例子,走在大街上,遇到某個熟識的人,你熱情的和他打招呼,人家看都沒看你一眼,你會怎么想?感覺不被尊重嗎?如果遇到的是領導,你可能會認為領導傲慢,如果是朋友,你可能會認為朋友對你有意見,也可能你根本沒有料到,他當時可能心事重重,情緒不好,沒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罷了。要知道,很多不快樂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四、“暫停思考,多去感受”。現代社會節奏變化大,要求人們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腦子里整天琢磨“我該怎樣做好工作?”“我該怎樣考出好成績?”“我該怎樣和別人搞好人際關系”…,注意力都集中在解決問題上了,反而容易忽視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美好就在身邊,但你可能忘記了感覺的味道。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感受可以調整、豐富你的思考。不要只記得邏輯思維而忘記使用你的直覺思維,它很寶貴。相信你不愿變成一臺只有邏輯沒有情感的機器吧?!
五、“接受不愉快的情緒情感”。情緒是事物能否滿足需求時的態度體驗,心理需求滿足與否,可以通過情緒分析出來。對于心理需要,我們還是接納和尊重為好,但有很多需要是一時滿足不了的。正確的態度是: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情緒;要有接受愉快情緒、也要接受不愉快情緒的思想準備。
六、“不要先下主觀判斷,說說自己的觀點先 ”。人們往往傾向于迅速下結論,尤其在主觀認為“別人錯了,我對了”的時候,這是大腦“思維程序化”的后果。“格式塔療法”認為,對他人的態度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先不要判斷是非,說出你的看法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盡量減少與他人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沖突,而你自己也可以少收獲些無謂的煩惱和苦悶。
七、“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權威”。崇拜偶像和權威在青少年階段可能會有一定的“模仿-認同”作用,給自己劃一個“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的幻想圖,給自己一點方向感,但反面作用是會讓你忽略了“我是誰?”你用在自省上的時間減少了,不了解自己的嚴重后果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慢慢變得明顯。所以,我們不要盲目地附和他人,從而喪失獨立思考的習慣;也不要無原則地屈從他人,喪失自主行動的能力。
八、“我就是我,不要說”假如我是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不要認為假如你是他就一定能做得比他好,你能把握的,只有自己。怨天尤人不如付諸行動,做好我想做、也能做到的事情更快樂些。
九、“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負責”。人們往往容易給自己找幾個借口逃避責任和良心的譴責。比如,考試成績不好,會把失敗原因歸罪為學習環境不好,家長不理解配合,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好;工作不好,會推說領導沒水平,待遇太差沒動力等。有時可能真有那么些客觀存在,但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自己是活的呀!主要責任一定要自己負,不然總也“長不大”。
下一篇:悶得慌我就要和陌生人說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不宜過早學計算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