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癮是不是精神疾病?青少年患上網癮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網癮應該怎么戒?在第十八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記 者采訪了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主任楊永信。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主任楊永信
記者:社會上很多人認為網癮不是病,您怎么認為?青少年染上網癮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楊永信:通過對3000多名網癮青少年近4年的零距離接觸,我最深刻的體會是:網癮肯定是一種精神疾病,這也符合今年6月24日衛生部“網癮治療專家討論會”上通過的觀點:網癮屬于廣義的精神疾病。網癮形成的根源其實是性格缺陷,網癮不過是由于性格缺陷所帶來的諸多不良行為或危險行為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記者:目前,人們的注意力過多地被網癮這個概念所吸引,而忽略了網癮背后或更深層的東西。您能否具體闡釋一下您對網癮本質的看法?
楊永信:網癮和癡迷賭博、買彩、吸煙、酗酒、打架、叛逆等各種青少年危險行為一樣,其問題的本質是先天或后天原因所形成的不良性格或不良認知觀念。所謂先天原因,指的是從生物遺傳的角度,孩子遺傳了父母的某些性格特點,這些性格特點已經為今后的認知或行為埋下了伏筆。所謂后天原因,指的是父母的養育方式(過分簡單粗暴或過分驕縱溺愛)、學校的教育體制(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不平衡)、家庭成長環境(家庭不睦、父母離異、家庭問題突出等)、社會成長環境(生存壓力、各色誘惑、網游泛濫、享樂拜金等縱欲思潮的蔓延),所處的人際圈子(損友誘帶、哥們義氣、羨慕黑惡勢力)等因素。
記者:人在任何年齡都有成癮現象,為什么網癮患者多為青春期的孩子?
楊永信: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也是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這些迅速變化易使青少年產生不安、焦慮、自卑情緒或發生不良行為。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最突出的表現是不愿受父母過多地照顧或干預,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地表現自己的愿望,渴望別人把自己看作大人,尊重、理解自己,但由于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的局限性,又經常碰壁或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孩子氣和幼稚性。為了實現自我放縱、滿足自我的欲望,這些青少年會對家長或老師表現出抵觸、逆反行為。
還有一部分青少年往往缺少責任心和付出意識,他們認為網絡能讓自己得到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價值感、成就感、充實感和快樂感,會減輕他們在社會環境壓力下的焦慮和壓抑。一旦遇到壓力或挫折,他們更多的是選擇放棄或逃避,而網絡是最好的避難所。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好奇,喜歡涉獵新鮮事物或渴望去冒險,而網絡或網絡游戲恰恰就滿足了這種欲望或需求。他們的抗誘惑能力較差,多貪圖享樂,傾向消極,部分青少年會在他人的誘帶下走進網絡游戲或消極圈子,和他們一同“分享”沉迷網絡中的各種體驗。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判斷力和決策力,會限制他們正確測定風險和做出合理使用網絡的決定的能力。網絡濫用有可能改變其學習能力、判斷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較差的自控力和做事不計后果,會使他們的學習成績、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還有可能發生觸犯法律的行為傾向。
記者:網絡游戲誘人上癮、去網吧上網又很便利是否也是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主要誘因?
楊永信:當然。網絡特別是網絡游戲作為直接誘因,在網癮形成的問題上肯定是難辭其咎的,上網的易獲得性也對網癮的發生和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沒有網絡的出現也就不會有網癮這一現象的存在。
記者:盡管如此,為什么在同樣的教育模式和學習生活環境中,卻只有極少數人上網成癮?
楊永信: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網癮形成的根源在于不良性格。先天或后天原因所塑就的不良性格特點和不良認知觀念等,在個體癡迷網絡等不良行為習慣的養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挽救那些上網成癮的青少年,關鍵不在于簡單地讓他們去戒網癮,更不是關閉網游、制定一個網癮診療標準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從他們幼小時期就注重塑造其良好個性,并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防范類似網癮等各種不良行為或危險行為的發生。
記者:良好性格要從小培養,但對那些癡迷網絡已經比較嚴重并且難以自拔的青少年,您有什么救治的好辦法?
楊永信:建議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送到專業而規范的網癮診療機構就醫,其戒治方法最好是心理行為治療、性格缺陷矯治、同步家庭治療和堅持長期隨訪的綜合干預模式,同時調度社會的合力給予積極的引導和恰當的約束,幫助他們走出網癮。
記者:您對青少年網癮現象的綜合治理有何建議?
楊永信:一是建議國家及早明確管理網癮戒治機構的政府職能部門,盡快組織專家學者通過嚴謹科學的深入調查和臨床研究制訂出網癮診斷標準,并推出相應的防治規范或指南。二是建議加大對網癮危害及其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都來重視并參與到網癮防治的行動中來。三是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本著找準源頭、標本兼治、預防第一的原則,形成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從規范網吧到游戲準入;從加強個人性格塑造及品質修養,到優化家庭環境和改良父母養育方式;從改變學校教學理念,到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從倡導個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到政府各部門齊抓共管,最終實現網癮現象的有效綜合治理。
下一篇:教你分辨治療網癮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首家網癮治療機構誕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