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迷戀網絡的學生、心理學專家、網吧老板,共話網絡成癮癥。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周二晚上10點35分《實話實說——學生網事》。
嘉賓:沈綺云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北京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調查負責人
劉東剛重慶師范學院心理學副教授,重慶市青少年網絡成癮癥預防與矯治中心的首席專家
李曉駟合肥市精神病院主任醫師,《中學生網絡成癮學調查及分層干預》課題的負責人
王侃 私營網吧老板
李中華學生家長
你上網成癮了嗎?用標準測一下。
李曉駟:網絡成癮是新發生的現象,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才叫成癮程度,我們用什么標準判斷,應該說還是有爭議的。真正的明確診斷,可能有家庭其他的因素。第一,心理上的渴求;第二,難以控制的上網的行為;第三,由于這種失去控制的上網的行為導致了我們影響到生活、學習、社會功能。這種病不一定像毒品的依賴,更多是一種沖動控制。
沈綺云:根據下面十道題的調查,美國金伯利•s•楊教授的測評方法,對網絡成癮的測評由以下10道問題構成。答一個“是”,得1分,最后得分5分以上(包括5分)為網絡成癮。
1、你是否對網絡過于關注(如:下網后還想著它)?
2、你是否感覺需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
3、你是否難以減少或控制自己對網絡的使用?
4、當你準備下線或停止使用網絡時,你是否感到煩躁不安、無所適從?
5、你是否將上網做為擺脫煩惱和緩解不良情緒(如:緊張、抑郁、無助)的方法?
6、你是否對佳人或朋友掩飾自己對網絡的著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網影響了自己的學業成績或朋友關系?
8、你是否常常為上網花很多錢?
9、你是否下網時感到無所適從(如:煩悶、壓抑),而一上網就來勁?
10、你上網的時間是否經常比預計的要長?
網絡成癮比例有多大?
沈綺云:按照上面的調查方法,我們在對北京市593名中學生的調查里,中學生的患網絡成癮綜合癥的比例是14.8%。初中生大概在11.8%,高中生是15.97%。
……
網絡成癮可以稱之為“心理疾病嗎”?
劉東剛:很顯然,它是心理疾病。
主持人:它的癥狀表現是什么?
劉東剛:癥狀表現首先在認知上,玩網絡游戲玩時間越長,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越來越差,記憶力越來越差,注意力也越來越差,整個視野越來越窄,整個認知系統就陷入到網絡里面去了。第二個是情緒上,情緒會變得越來越低落,越來越沮喪,越來越沒有自信。在行為上表現更突出了,他的社會適應能力越來越差,朋友越來越少。
主持人:在以前沒有聽說過這樣的病,這個是什么時候有的?
劉東剛:這個是最近國際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心理疾病。叫做技術成癮。
……
網絡游戲與網絡成癮有必然的聯系嗎?
劉東剛:我覺得問題第一個是因為他通過打游戲,畫面比較漂亮,里面有刺激的東西,通過視覺讓他全身的神經系統興奮起來,長時間的人機對話,長時間的興奮的話,逐漸不知不覺產生了依賴,慢慢成癮了,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心理。
主持人:是游戲設計的原因?
劉東剛:這些專業人員,他們專門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可以這么講,網絡游戲軟件設計的高手也就是心理方面的高手。
主持人:也是您的對手。
劉東剛:也是我們的對手。
觀眾:我自己本來是做網絡游戲的測試員,我認為這么活潑漂亮的游戲花費了很多游戲愛好者的心血,他們非常喜歡這個東西,它其實可以做這樣的禮物,有限制地玩,有限制利用。
主持人:你就是剛才劉教授說的對手。你們倆是這關系呢?觀眾:我沒有把他看成對手,如果說已經成癮的話,我們表示很抱歉,但是我覺得那是一件很不錯的東西。可以把它的優勢挖掘出來,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