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牛奶一直是我們公認的健康飲品,但最近在網上流行的一種“牛奶危害論”指出:喝牛奶對健康沒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有一定的危害。這種反潮流的觀點在公眾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么,它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蛋白質過量有害嗎
眾所周知,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因此,“牛奶危害論”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人體攝入蛋白質過量是有害的,并指出,牛奶中的蛋白質幾乎都是酪蛋白,身體很難消化,會造成消化不良,導致胃酸過多、胃疼等癥狀。
這一觀點的前半部分說得沒錯,人體每天需要75克—85克的蛋白質,蛋白質吸收過多確實對健康有害。但對于中國人來說,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并非主要來自牛奶,而是有一半以上都來自于大米、面粉等含蛋白質較高的主食,余下的來自肉類(含蛋白質15%—20%),以及豆類和豆制品(大豆含蛋白質35%—40%,豆腐干含蛋白質20%左右,豆腐5%左右),還有雞蛋(蛋白質含量13%左右),最后才輪到牛奶(蛋白質含量3%)。一杯(200毫升)牛奶含蛋白質只不過7.5克,僅占一個輕體力活動男人一日推薦量的10%。因此,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少喝牛奶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說牛奶中的蛋白難于吸收,其實,這主要是針對一歲以內的嬰兒來說的,不能套用到成年人身上。從吸收的難度來講,牛奶比母乳高3倍,牛肉比母乳高9倍,大豆比母乳高30倍,如果牛奶都不能喝的話,牛肉、大豆等食品我們豈不是更不能吃了?
越喝牛奶越缺鈣嗎
“牛奶危害論”的第二個觀點認為,牛奶是酸性食品,在代謝中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需要人體用鈣等堿性物質中和,這樣就造成鈣流失。牛奶補鈣的速度趕不上鈣流失的速度,因此,喝牛奶越多就會越缺鈣。
這個觀點的前提是錯誤的:牛奶并不是酸性食品。雖然牛奶中的硫、磷等元素在代謝后會產生酸性物質,但它也含有大量的鈣、鎂、鉀等堿性元素,總體平衡的結果,還是堿性占了優勢。既然前提都不成立,喝牛奶會導致鈣流失的觀點就更站不住腳了。我國的調查也證明,大部分骨質疏松者都生活在農村等不喝牛奶的地區,而非經常喝牛奶的地區。
牛奶會導致糖尿病和皮膚過敏嗎
“牛奶危害論”的第三個觀點是牛奶會導致糖尿病和皮膚過敏,并舉了國外權威的《糖尿病》雜志的文章證明,每天喝半公斤以上牛奶的兒童,患糖尿病的幾率比牛奶喝得少的孩子高出5倍。這在國際上確實有一定的研究,但也只是針對兒童而言的,并不能證明成人也會因此誘發糖尿病。同理,醫學研究中發現,4—6個月大的孩子用牛奶來喂,有可能增加皮膚過敏的發生率,也不能因此得出他長大后也不能喝牛奶的結論。
“牛奶危害論”中還說,喝牛奶會導致乳糖不耐癥,這更是一個不準確的提法。乳糖不耐癥是因為多年長期不接觸牛奶,突然喝牛奶而導致的腸道消化不良反應。解決的辦法恰恰是要我們從斷奶后的1—3歲開始,經常給嬰兒喝少量牛奶或酸奶,維持乳糖酶活性,便不會發生明顯的乳糖不耐反應。
多喝牛奶易患乳癌嗎
“牛奶危害論”最后一個危言聳聽的觀點,就是“多喝牛奶易患乳癌”,依據是世界乳癌學會渥太華會議中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奶牛注射生長激素后,牛奶中會出現一種叫IGF1的生長激素,而它是導致乳癌的禍首。但我們也知道,乳癌的發病影響因素很多,牛奶的攝入并不是其中最危險的一種。況且,喝普通牛奶是安全的,只有使用了生長激素的奶牛產的奶才有可能促進乳癌的發生。那么,為什么要把所有的牛奶一棍子打死呢?
中國人牛奶喝得遠遠不夠
的確,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生活方式是各種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但我們為什么不去減少大魚大肉的飲食,而要限制牛奶呢?中國人的牛奶真的喝得太多了嗎?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3年,世界年人均牛奶消費量為94公斤,美國是268公斤,歐盟是320公斤,日本是65公斤,而中國只有13.4公斤。這樣少的消費量,僅僅相當于每天喝兩小勺牛奶。即便是全國喝牛奶最多的城市北京,才達到年人均47公斤而已。如果說這點牛奶會引起多大的災難,實在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對于中國人來說,如果要減少脂肪攝入量,最要緊的是減少肉類和油脂的消費,而不是減少喝牛奶的數量。況且,對于大批農村居民和低收入居民來說,他們的首要問題不是脂肪過剩,更不是少喝牛奶,而是怎樣才能通過喝牛奶等方式得到足夠多的蛋白質和鈣。
下一篇:5個小竅門幫你祛除白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方便面高鹽致死 隱形鹽食物更可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