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過勞死”一詞源自日本,最早出現于日本七八十年代經濟繁榮時期。過勞死并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于社會醫學范疇。人體就像一個彈簧,勞累就是外力。當勞累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發生永久變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導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醫學博士張幸是我省最早從事過勞死研究的專家之一,早在2000年就已在《科技通報》雜志上發表過有關過勞死的研究文章。
張院長對過勞死下的定義是這樣的:由于工作中的疲勞、緊張因素的積累,產生過度勞累而引發的與工作密切有關的死亡。工作量大、消耗能量大、夜班、責任重大的管理職務等工種是過勞死的易發人群。
“過勞死”的27個危險信號
那么,如何防止“過勞死”呢?日本公眾衛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曾對日本“過勞死”高發現象作過詳細研究,從預防角度,他們列舉了27種過勞癥狀和因素: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飲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頸部發木發僵;
5.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6.有一點小事也煩躁和生氣;
7.經常頭痛和胸悶;
8.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電圖測試結果不正常;
9.體重突然變化大,出現“將軍肚”;
10.幾乎每天晚上聚餐飲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經常不吃早飯或吃飯時間不固定;
13.喜歡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煙30支以上;
15.晚上10時也不回家或者12時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單程占2小時以上;
17.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經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兩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23.最近有工作調動或工作變化;
24.升職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來加班時間突然增加;
26.人際關系突然變壞;
27.最近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研究者認為:在上述27項中占7項以上即是過度疲勞有危險者,占10項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過勞死。即使說不占7項,在第1項到第9項中占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到18項中占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
有危險癥狀和因素的人,應立即到醫院檢查或按醫囑改變晚回家、飲酒、吸煙等不良習慣。有過勞死因素的人不一定吃營養藥或住院,而要重建或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總之,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下班就回家,充分休息并適當吃些營養品,是防止過勞死和保持健康的最好辦法。
下一篇:用“想象”與“音樂” 替你的人生伴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精神疾病也可能吃出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