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初出國門的留學生而言,抱著“駝鳥”心態顧影自憐,往往容易造成上的寂寞感,如何與國外友人打好交道,更快地融入新生活,成為留學生涯中必學的第一課。
■困惑:為何知音難尋覓?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單調,從住所到學校的辦公樓,再到圖書館、教室。”美國留學生Roy說,他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此外就沒地方可去了。
Roy覺得,自己的生活圈太狹窄,即使對西方文化很熟悉,可以和美國人聊上半天好萊塢的電影,或者聊他們最喜歡的搖滾樂和橄欖球,仍只能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很難成為真正的“知己”。
“有一次和一大群美國人在酒吧閑聊,開始我還可以和他們談談最新出的幾部電影,幾輪聊下來,我就越來越插不上話。另外兩個美國小伙子同歲,聊起了他們五歲時的一場經典的職業摔跤比賽,兩人聊得很投機,我在一旁閑坐著,在滿堂的喧鬧聲中感到特別落寞,心想有一個人可以和我聊聊幼兒園時看的《鐵臂阿童木》或是小學時的《霍元甲》大結局就好了。”在美國讀書的半年里,Roy始終沒有擺脫寂寞感。
分享:學會傾聽多交友
過來人:琦琦,高二時出國,目前在美讀大一 我的好友中,絕大多數是美國人。讀高中時,我住在寄宿家庭。剛到美國,我英語不太好,也怕麻煩他們,只要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都會盡力自己解決。放學回家后,幾乎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
不過,沒多久這種情況就得到改善。寄宿家庭的女孩和我差不多大,在我來的第一天,她就對我很好奇,但是看到我有點冷淡,也不好意思找我多說話。一個周末,全家去野餐,我一起去了,那天大家都很放松,我和她聊了很多,她對中國的一切感到新奇,也很認真地聽我說在國內的生活趣聞,而我也聽她講她的故事。很快,我們便成為好朋友。后來,她又把她的好朋友介紹給我。漸漸熟悉了周圍環境的我,也不再像起初那樣做“鴕鳥”,開始大方地與人交往,朋友也多起來了。
在國外生活,文化上的差異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交流障礙,但只要你能真誠待人,用心去了解別人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故事,就能交 1
下一篇:18分鐘計劃管理你一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妙方 調動五官齊減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