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等強迫癥狀會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當強迫癥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時,我們就認定得了強迫癥。患強迫癥有各種原因,如遺傳、腦外傷、癲癇,甚至風濕病。另外對于一些性子比較急的,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醫學上稱為有焦慮、強迫性格的人,在環境改變、遇到突發事件,也就是應激狀態下也會出現強迫癥狀。
出現強迫思維說明心理狀況出了問題,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輕微的強迫思維可能是焦慮情緒的表現,也可能是適應不良造成的。比如老王退休之前可能在單位干得風生水起,退休之后,離開了原先熟悉、繁忙的環境,回歸平和、相對簡單的家中,心理和身體都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當這個過程出現了矛盾或者不順利時,就會發生一些心理的反應。此時如果本人有心理健康知識,能夠及時自行調整,當然是最好的。反之,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心理障礙不斷強化,就會罹患強迫癥,甚至其他更為嚴重的精神疾病。
心理有問題和身體有問題一樣,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有問題就不能諱疾忌醫,建議老王去心理科、身心醫學科或者精神科就診。有些人由于口語的問題,習慣把精神疾病稱為“神經病”,自然就會把醫院“神經科”當做精神科,情緒焦慮也會有強迫的行為。而實際上,“神經科”是主管神經系統疾病。
下一篇:心病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類死亡時到底有怎樣的心理感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