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個人遇到事情都會有過情緒激動的時候,不管是性格再好脾氣再好的人,也有無法容忍某個人某件事的時候。當愿望不能達成或目的不能達到的時候,人的行為遇到挫折時引發的一種緊張而不高興的情緒被稱之為憤怒。
一般來說憤怒被看作一種原始的情緒,它在動物身上是與求生、爭奪食物和配偶等行為聯系著的。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表現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焦慮,它是一種復合型的不良情緒,由內心的恐懼不安引發,然后經由一些外在行為表現出來,如:心悸、呼吸加快、口干、胸悶、緊張、擔憂、出冷汗、失眠、多夢、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等。內心的不良情緒體驗會降低人的耐性,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喜歡的人時就會表現出脾氣暴躁,從而引發控制不住的憤怒。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憤怒是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
心理專家認為,人之所以會憤怒,是因為內心的不滿,可以是對某件事的不滿,也可以是對某個人的不滿,一般來講是一種不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憤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個人的道德修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因人而異,脾氣的大小不同,憤怒點也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很容易就被激怒,而且從來不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控制不住情緒,有些人很難得發一起脾氣以至于一旦爆發會有很大的威懾力。
但是,不管是多大程度的憤怒,都是因為外界的事物感染了內心的不安,而所做的行為想要維護和掩飾內心的不安所引發的憤怒,這樣看來,內心的緊張很容易使人感到憤怒,如果經常這樣便會引發情緒焦慮??梢哉f,憤怒只是短期的壞情緒,如果頻繁發生肯定會導致心理焦慮,所有一旦有了憤怒情緒一定要及時排除掉。
下一篇:是不是習慣讓我們離不開冷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失常與心理正常如何區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