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教育學者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把班集體這個家庭管理好,使其成為有共同目標、有組織核心、有正確輿論、有旺盛士氣的集體。
一、班干部是班級工作領導核心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學校管理的優與劣。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展現、內部凝聚力的形成,成員之間的協調發展與其是否具有一個強有力的班級領導核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個領導核心決定著一個班勤思好學的學風和奮發向上的班風的形成,關系到每個學生能否全面、良性地發展。因而,班級領導核心的培養,即班干部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助手。班干部良好的思想、品行、作風,起著示范作用。一個紀律嚴明、健康向上的優秀班集體,不僅要有一位稱職的班主任,更要有一支素質良好、能獨立工作的班干部隊伍。有了這樣的班干部隊伍,工作才會順利開展,班級才會有活力,才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學生干部的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幫助老師協調管理班級事務、服務同學,二是挖掘、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管理、策劃等諸多方面的能力。教育發展到今天,后一作用顯得意義深刻,這也對現行的老師指派、憑成績決定班干部選拔機制提出了改進的要求。
二、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
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極為重要。要培養學生干部,班主任應具備科學的“學生干部觀”。培養學生干部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量,而是為未來培養組織者、管理者的幼苗。所以,要把培養學生放在首位,讓他們既能有效配合班主任工作,又能代表全體學生對班主任工作實行監督,而不僅僅把學生干部當作得力助手。
(一)全面了解并發揮學生全體的特長
盡快了解學生是班級管理成功的重要前提。班主任應該通過學生檔案,前任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學生的互相介紹和自我介紹等各種渠道進行了解。
1.調查法。教師最好通過調查了解學生。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學生,還可以是學生的家長、親友、科任教師、原班主任以及其他有關人士。調查要有針對性,要做好調查記錄,以利于分析、比較和研究。
2.書面材料分析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書面材料了解學生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等,如學生的成績單、操行評語、學籍卡、體格檢查表、班級日志,以及學生的作文、日記和作業等。
3.觀察法。這是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班級活動和各種社會活動等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規律。
4.談話法。談話法是班主任通過有目的地與學生談話來了解和研究學生情況的方法。談話時,班主任的態度要親切、和藹、真誠,當然必要時應該是嚴肅的。
通過以上方法,班主任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能力,初步確立班干部的選拔對象。
(二)采用民主選拔方式確立學生培養方向
班主任應做個標準的天平。在班干部的產生過程中,教師的包辦代替,必定會使班干部失去群眾基礎,給日后的工作帶來困難。但是,單純的所謂的“民主”,讓學生完全“自決”,一些學生往往會傾向選舉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以后的班級管理中得到“照顧”,同樣有不足。理想的辦法應該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讓學生進行投票,再通過演講、推選、任命等多種方式結合確立班干部的選拔對象和培養方向。
班級中應多設置幾個職位,多選拔、培養幾名班干部。這種做法的好處如下:
1.負擔輕。班級組織雖小,但工作卻不少,如收發各科作業、打掃衛生、文體活動、敦促學習、記錄班級日志、向科任教師反饋教學信息等。如果班干部人員太少,就會一人兼多職,影響學習。
2.責任明。增加班干部數量能夠保證每個人的工作內容單一,做到分工明確、目標明確,責任明確,工作就容易做細、做好。每位班干部在其負責的領域起好帶頭作用,很快就能帶動班風建設,產生影響力。
3.促發展。培養學生擔任班干部,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培養學生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關心集體、關心他人、樂于奉獻、積極進取等優良的思想品質。多培養班干部或讓學生輪流擔任班干部有利于多數學生的全面發展。
選舉前,應加強班隊干部崗位設置等方面的宣傳,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參政意識,使全體學生都認識到民主選舉是一場公平競爭,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某項工作,能勝任某一職位。要讓競爭者登臺發表競選演說,教師和學生一起評議推選。
(三)盡可能提供實踐機會和方法指導
班級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群體。這個學校的基層組織不僅是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技能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和內化社會規范、學會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積累社會經驗和明晰做人道理的場所,還是學生實現滿足自尊、豐富個性、發展品質等自我需要的場所。
因此,班級管理要留有空間,盡可能給班干部提供實踐機會和方法指導。
1.對班干部既要交任務,又要提要求。要根據班干部的特長和愛好,分配適宜的任務,提出適當的要求,如能寫會畫能說會唱的學生,讓他組織班級文藝宣傳工作;手腳勤快活潑好動的學生,讓他擔任衛生監督員。在安排任務時要提出明確要求,以便班干部順利開展工作。
2.既要鼓勵班干部積極、主動、大膽地工作,又要幫助班干部提高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當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時,班主任要熱情、耐心、細致地幫助解決,讓班干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3.班干部既要發揮骨干作用,又要團結同學,平等待人。班主任要引導班干部正確認識自己的職務和職責,要引導他們學會與同學保持良好的關系,不能高高在上。
幾年來,我堅持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制”。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全班各大項工作的監督總結。二級管理: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科任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職責長,負責班內各項小范圍工作,如“燈長”“盒長”“桌長”“門長”“窗長”等,把班內大小而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官”,都是班內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 39健康網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四)注重培養班干部的觀念意識
1.培養服務意識。在思想上要使班干部明白“班干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是同學對你的信任。因此,在班級里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對同學發號施令,而應具有奉獻精神,要樹立為同學服務的意識。班主任平時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抓住時機培養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如在開學初,我指導學生干部利用課余休息時間布置班容,為同學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另外,我要求班干部如果發現同學有困難,要主動幫忙,不能視而不見。班集體中只有班干部先樹立起為同學服務的意識,班級里才能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2.培養主人意識。所謂“主人意識”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有主動性和獨立性,不要把自己定位為“老師的助手”而消極依賴、被動待命,要有主人翁的態度,主動爭取工作。二是要有批判性和代表性,當老師的工作出現疏漏時,應勇于向老師提出,并協助糾正;要敢于作為學生代表維護同學們的正當利益。作為班級主人的班干部,他們與同學的關系應是既大膽管理,又接受監督;他們與班主任的關系應是既密切配合,又互相督促。
3.培養創造意識。我們倡導創新教育,主要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個性,培養他們探索、創新的精神,學會思考、追求、探索和發現,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和品質。所謂創造個性,主要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的心理品質,它包括自信、勇敢、獨立、持之以恒、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具有創造個性的學生有自信心、敢于冒險、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負、不人云亦云、勇于創新、意志堅強、不怕挫折。
班干部工作確實很辛苦,但如果這些工作同時又是一種創造,那么,辛苦的同時也有快樂,創造性勞動會使人越來越聰明。大到班級管理方式的選擇,小到每一項具體活動的設計,都應讓學生盡量體現出自己的智慧,使他們隨時產生創造的喜悅。
4.培養效率意識。班集體中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率,關系到他們的心理健康,關系到班級的凝聚力,關系到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引導學生干部注重工作效率,不僅僅有利于他們的學習,更是培養了他們的一種現代觀念。指導學生科學安排時間,合理制定計劃,學會“一心多用”,善于簡潔發言等,都可逐步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5.培養合作精神。合作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具有以下優越性。第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第二,有利于學生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向上等良好思想品質及心理品質的形成。第三,可以促進師生和諧交流,因為教師在實施合作教育的過程中是以一名普通成員的身份參與和指導班級活動的,所以有利于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要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才能把工作落實到實處、細處,才能培養出自尊、自立、自律、自強的學生。
下一篇:如何建立自信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下面這些事 你有同感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