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再不濟也能夠每天吃得飽穿得暖,雖然不是人人都坐擁百萬財產,但是生活也是十分安逸幸福的。心理健康專家研究發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很多人都開始大吃大喝,這是為什么呢?
現在,冰箱在家庭普及,超市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專家解釋說:“胡吃海喝的風氣助長了飲食的附屬目標,即吃東西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尋求愉悅。”
報告說,通常新生兒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吃下第一口食物,當饑餓感消失時,嬰兒會感受到極大愉悅,這種愉悅和母親溫馨的體味以及殘留在舌尖上的食物味道和觸覺聯系在一起,于是食物和享受的感覺就永遠地留在了記憶中。
最近,科學家開始了新的研究,以辨明饑餓感和胃口之間的區別。饑餓感的產生是為了保障個體的生存,胃口則可定義為吃喝食物直到感到滿足,而飲食病癥的根本誘發因素應該是類似于渴望和痛苦一樣的情感因素。因為尋求愉悅的原因,醫生拒絕將暴食癥歸類為飲食病癥,盡管他們也在努力避免暴食癥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科學家希望找到負責人們在餐桌上行為的蛋白質,現在這方面研究已大有進展。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蛋白質分為兩類,一類刺激人的食欲,另一類延緩吃喝過程并平衡脂肪的長期儲存。
但為什么人們想吃東西時會選擇吃好吃的糕點、糖果而不是水果呢?根據研究,人在真正饑餓狀態下愛吃咸味食品或乳制品,在悲傷和焦慮狀態下則偏愛甜食。
總而言之,有的時候人們很喜歡大吃大喝并不是因為某些食物可以滿足自己的食欲,而是通過大吃大喝這樣的一種行為來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定的滿足感。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去買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在家大吃一頓,吃過之后沒準心情就會變好呢!
推薦閱讀:非理性消費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不斷地抱怨其實也是一種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智商高?當心更易精神分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