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激烈競爭中的職場,“工作狂”的人數不斷增加。無論不眠不休的工作是算好事還是壞事,至少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工作狂可能削弱集體凝聚力,也有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工作狂”在透支健康的同時,也成了一架漠視情感心理的機器。
何謂“工作狂”?
“以前,在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詞典中,”工作狂“均被列為褒義詞,或至少不算是貶義詞。不少人(其中多數是企業老板、單位領導)還覺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為本企業或本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效益,而且為同事們樹立了模范的榜樣,故多數”工作狂“往往被評為”先進典型“,成了”骨干“或”紅人“。但漸漸的”工作狂“在透支健康的同時,也成了一架漠視情感心理的機器,甚至”工作狂“帶有了某些病理特征。我們一般叫工作成癮綜合癥。
工作成癮綜合癥,又叫工作狂上癮。它是對工作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工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工作依戀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從以下五個癥狀可以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工作成狂
第一,一心想著工作,即使在家里或是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是如此。
第二,不愿向其他人授權,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控制感。
第三,忽視生活的其他方面,因為工作狂永遠都是把工作排在家庭與私人生活的前面。
第四,或者將生活的其他方面融入工作,因為對工作狂而言,休閑與工作沒有界線。他可能會把與朋友的私人關系轉變為業務合作伙伴關系,甚至讓自己的妻子擔任秘書。
第五,”偷偷摸摸“地工作。與其他癮一樣,工作狂在面對自己的工作癮時,常常試圖隱藏它,不想讓別人知道。如果你發現自己需要為此而向他人撒謊時,就說明有問題了。
心理學家:“工作狂”屬心理變態
美國心理學家斯賓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屬心理變態,在各單位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尤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有本質區別:前者往往并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種“心理解脫”,此外他們在工作中還常常強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卻又將他人的援助拒之門外。而后者則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能獲得巨大樂趣,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聰明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系相對融洽。考核顯示,盡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后者。
專家建議:要是發現自己出現“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癥候,那么首先須有意識地減輕工作壓力并強迫自己減少工作量。具體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后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同時注重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請家人或同事予以監督。此外,不妨培養一些與工作不搭界的業余嗜好,豐富業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醫生的科學治療,情況會更好些。專家們的另一新發現是,“工作狂”的“生成”還可能與其童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關。
實際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時代受到來自望子成龍的父母親的過分嚴厲的教育。在這樣的家庭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往往過高甚至高得“離譜”,可憐的孩子一旦稍有閃失便會遭到批評乃至重罰,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現障礙,長此下去,孩子長大了極可能成為“工作狂”。
每天給自己半個小時
每天給自己半個小時作為一個假期,在這個半小時里做簡單的體操,或者只是深呼吸。這是照顧自己所必需的一段時間,一定不能因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一定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把任何的煩惱帶到睡眠中都很傻。
如果出現體力上的透支,可以補充一些維B,鎂和鈣,或者泡個澡,在水里滴一點檸檬或者薄菏,都可以緩解疲憊。要規劃好自己的習慣,把手頭上的事分成四類:馬上要做的事情就快做,不著急去解決的事情就緩幾天,根本用不著你去動手的事情就放給別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定要學會放棄。
(龔艷麗)
39健康網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下一篇:9種心理恐懼癥成女人的天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盤點現代十大有趣搞怪的宣泄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