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環境能鍛煉出人才來,因此,應該迎著困難前進。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成功的。雅安地震災害發生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第一時間啟動心理援助應急行動,派出正駐扎在北川心理援助站的心理援助工作者和心理所兩名專家趕赴災區開展心理急救工作。
同時,啟動雅安震后心理援助一年行動計劃。專家們到達災區后將重點開展:在移動心理服務平臺基礎上,針對雅安地震新特點實施新媒體(如微博)心理援助服務;利用心理干預技術對地震傷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和康復;通過對災民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以減少未來心理創傷發病率;對救援人員進行心理輔導,提高救援效率。如何疏導恐慌情緒?
面對突發事件,感到心理壓力大時,應當與親朋好友多溝通,讓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膽說出你的恐慌。這時最好選擇電話、上網等方式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來減輕內心的不安。坦然面對和承認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強迫自己抵制或否認在面對災害和突發事件時產生的害怕、擔憂、驚慌和無助等心理體驗,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切不可以煙酒來排遣壓力,更不可有發怒等不良情緒出現。同時,啟動科學的心理調節措施,進行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活動,如聽音樂,看小說,寫日記,收拾家務等等讓自己感興趣的一些小事情,轉移自己的情緒,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常的表現:易怒、興奮、不安、絮叨,甚至聯想到以前的一些負性事件等。這時,家人要盡量理解,最好能夠在一起,以增強相互的依賴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情緒反應,使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信任,從而充滿自豪與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緒的影響幾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勵和激發親人。
如何應對痛失親人哀傷?每一段哀慟歷程都是沈重的,而如果親人的死亡是突如其來的,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麼這樣的沖擊往往較可預期的死亡(如親人是因為癌癥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難以承受,也使得哀慟反應可能會更強烈,哀慟的歷程會持續更久,而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正是如此。
失去親人會使人產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憤怒(怨恨逝者棄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過失)、愧疚、自責、焦慮、疲倦、無助感、孤獨感、驚嚇、苦苦思念。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還會夢魘和自責,想象原本可以把親人秋出來,然后把親人的死亡當成自己的過錯。這時候心理干預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撫生還者的情緒,讓他們明白是自然災害奪去了他們的親人,而不是他們的錯。
同時,生還者應該早日堅強起來,學會適應逝去的親人已經不存在的新環境,扮演一個以前所不習慣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備的一些生活技巧,從而適應新的環境。如果不能認識到環境已經改變,從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標,就容易長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對健康是極不利的。
就如一位喪子的母親所寫:“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事物仍為我開放,讓我快樂。我仍會為我的孩子哀悼,我對他的愛的回憶會永遠活著,但是生活會繼續下去,不管怎樣,我必須健康地活下去。”
人們還往往把真理和錯誤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堅持的卻是錯誤。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如果在勝利前卻步,往往只會擁抱失敗;如果在困難時堅持,常常會獲得新的成功。
下一篇:如何擺脫消極的心理情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余震心理疏導的重要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