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前段時間,正當亞運會在廣州如火如荼舉辦之際,一個令廣州年輕人興奮的時尚熱點引爆全城。廣州中華廣場首次上演了數百名市民通宵排隊搶購H&M全球同步發售限量版時裝的“瘋狂大劇”。
說“瘋狂”,一點也不夸張,可以說是廣州零售史上的頭一遭。幾百個MM和GG在秋涼之日的夜晚躺在商場大樓外的空地上,裹得嚴嚴實實,靠著護欄,有人發呆,有人玩游戲,有人打撲克牌。等到商場開門后,半小時就把1500件貨品一搶而空,一夜等待就為這一時的爽快。據了解,前來搶購的都是十幾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女。
那么,到底是什么貨品讓人們傾倒呢?大家不難知道Lanvin的名氣,它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級時裝品牌,禮服幾乎都要上萬元價格,據說,一條普通白色抹胸禮服售價就達4萬多元人民幣。而這次其與H&M合作平民的時尚,價格就低很多,禮服售價大致在1500元左右,T恤300元左右,鞋子售價為每雙999元。
一些時尚的年輕人就說:“花小錢買大牌,還是限量,不怕滿大街都是,即使花再多的時間排隊都是值得的。”
有些大學生也反映:“周圍好多同學都穿的是有牌子的衣服,自己一身雜牌,多不好意思啊,要是我自己穿得太寒酸,總覺得和別人格格不入。”
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長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名牌’表現出了青睞,他們寧愿拼命地省吃儉用也要花大錢著名牌衣、穿名牌鞋、拎名牌包。究其原因,攀比心理占多數。”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專家沈家宏分析說。
人大多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有比物質的,如:誰的衣服是名牌;誰的手機高檔;誰的零用錢多;誰花錢大方等。有的則比家庭條件,如:誰家的房子大、裝修檔次高、父母當的官大、錢多、車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檔等,還有的比外表長相,比榮譽等。
沈家宏認為,內心不夠有力量的青少年,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兩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獲得自信。
有時候,孩子內心不夠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有些家長本身很要強或是家中經濟不太寬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讓人瞧不起,當孩子說某某有什么東西時,父母便迫不及待為自己的孩子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自卑心理作怪,攀比潛在嚴重危害
“穿名牌、互相攀比,這是目前比較自卑的青少年的無意識補償機制。”沈家宏進一步解釋。這些外在的“名牌”,好像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地位,提高自信心,讓他們感覺好受一些。可是這種補償并非真正有效,只是暫時地緩解了一下卑微感,遇到比自己好的,馬上就又自卑了,于是還得再攀比。
沈家宏說,這種攀比心理如果伴隨著成長滋生下去,便會引發自卑感、虛榮心等多種不良心理出現,既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又會影響學習和成長。如今,大部分青少年往往因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導致生活沒有重心、沒有責任感、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因此更容易誤入歧途。
心理專家:家長應注重引導孩子的攀比內容
最近,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咨詢師劉靜反映說,青少年心理科的孩子們經常要求家長給自己買一些名牌衣服和鞋子,對品牌很講究,攀比現象很普遍。對此,劉靜提醒各位家長,不能盲目答應孩子的各種要求,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父母開始學會真心愛孩子,賞識孩子,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要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東西上,要告訴孩子,除了名牌之外,他的身上還有更多能夠引起別人注意、羨慕的東西,比如良好的品德、學習成績等。
面對難以克服的攀比心理,劉靜則建議大家能換一種思維模式,生活的差別無處不在,不要專揀自己的弱項、劣勢去比人家的強項、優勢,比得自己一無是處,那樣多累。所以要把眼光放低一點,學會俯視,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會多一份快樂,多一份滿足。
專家簡介:
沈家宏:心理治療及督導專家、家庭心理治療專家。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和心理治療與咨詢工作多年。廣州市青少年預防犯罪專家顧問團成員,廣州中醫藥大學心理學客座教授,廣東省職業鑒定中心心理咨詢組高組考評員,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廣州市12355咨詢熱線專家組成員,《孩子寶貝》雜志特聘心理專家,新南方中醫藥職業培訓學校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資格培訓高級培訓師。擅長兒童網絡成癮問題、品行問題及兒童學習困難和婚姻或家庭問題的心理治療。
(龔艷麗)
下一篇:拖延也是病 心理問題成誘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突破四重枷鎖 不做心理奴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