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越是頻繁收發短信的人,表現出來的憂慮感和內向型個性就越強烈。曉麗喜歡通過手機短信交流,對這種交際方式情有獨鐘,最主要的原因,是短信溝通允許雙方之間都不必見面。而她發送短信頻繁,是因為她還是有交流的渴望,但內心有些憂慮感。一般來講,那些寧可選擇通過短信這一方式來與他人溝通,卻并不依靠一般的電話交談或面對面交流的人,長期下去,都會越來越內向,而且可能會產生孤寂和內心空虛,出現交際心理障礙。
在文化傳播公司工作的曉麗是個短信狂人,她每天都要給男朋友和其他朋友發很多短信,不管是中午下班還是晚上下班都發,這已經是她的習慣。
每天走在路上,曉麗哪怕看到一個她認為模樣怪怪的人,她都要給有關朋友發個短信描述一番,因為她很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她的那種感覺和心情。不過說是說分享,如果有人沒有回她的短信,曉麗還是會不爽。曉麗認為沒有收到回信,就說明自己沒有受到人家的重視。這種事情發生幾次后,曉麗真是覺得心里空空的。
尤其是男朋友,曉麗最計較他回不回短信。其實剛跟男朋友交往時,曉麗每天都等他發短信,而自己并不會主動給他發。她認為談戀愛,作為男的應主動些,但經常等不來他的短信,曉麗就很焦躁,會覺得他不想她。這么越想就會越生氣。
后來曉麗也不指望男朋友主動發短信了,都是她發信息給他,但是曉麗要求他能及時給自己回短信。可是有時候他連及時回短信都做不到,真是把曉麗氣得要死。因為這個,曉麗跟他吵了幾次。男朋友說他就是想不通,沒事干嘛老發短信。他覺得有什么事見面說就可以了,電話說也沒問題,這么頻繁地發短信實在讓人受不了。而且,男朋友還抱怨說曉麗怪怪的,看樣子好像時不時都會關心人,給人發短信,但是實際上個性一點也不開朗。每天就只知道埋頭發短信,跟他見面卻表現得一點也不熱情。男朋友這么一說,曉麗才想起來,她跟她的朋友有很多都已經一兩年沒見面了,只有短信聯系。每次朋友聚會,她反而一點也不想去。現在,曉麗也開始懷疑,自己老是這么頻繁地發短信,算不算問題?
【心理處方】
建議曉麗不要過于依賴短信交流這種交際模式,與人多加交流,這樣男友和朋友們也就不會被她的“短信轟炸”弄得不知所措了。
要盡量擺脫對短信的依賴,學會與他人面對面友好溝通很重要,曉麗需注意學習以下策略。
■策略一 80%的時間傾聽,20%的時間說話。
一般人在傾聽時常常出現以下情況:一、很容易打斷對方講話;二、發出認同對方的“嗯……”“是……”等一類的聲音。較佳的傾聽卻是完全沒有聲音,而且不打斷對方講話,兩眼注視對方,等到對方停止發言時,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更加理想的情況是讓對方不斷地發言,越保持傾聽,你就越握有控制權。
在溝通過程中,20%的說話時間中,問問題的時間又占了80%。問問題越簡單越好,是非型問題是最好的。說話以自在的態度和緩和的語調,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策略二 溝通中不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即使對方是錯誤的;你溝通的目的不是去不斷證明對方是錯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人在溝通過程中不斷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卻十分不得人緣;溝通天才認為事情無所謂對錯,只有適合還是不適合你而已。
所以如果不贊同對方的想法時,不妨還是仔細聽他話中的真正意思。若要表達不同的意見時,切記不要說:“你這樣說是沒錯,但我認為……”而最好說:“我很感激你的意見,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同時,我有另一種看法,不知道你認為如何?”“我贊同你的觀點,同時……”要不斷贊同對方的觀點,然后再說“同時……”而不說“可是……”“但是……”。
善于溝通者都有方法進入別人的頻道,讓別人喜歡他,從而博得信任,表達的意見也易被別人采納。
■策略 三善于運用溝通三大要素:
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三大要素是文字、聲音以及肢體動作。經過行為科學家六十年的研究發現,面對面溝通時三大要素影響力的比率是文字7%,聲音38%,肢體語言55%。一般人在與人面對面溝通時,常常強調講話內容,卻忽視了聲音和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其實,溝通便是要努力和對方達到一致性以及進入別人的頻道,也就是你的聲音和肢體語言要讓對方感覺到你所講和所想的十分一致,否則對方無法收到正確訊息。溝通就必須練習一致性。
(張華仙)
下一篇:遙遠記憶 幫忙沖淡不愉快回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直面孤獨成功走出它的陰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