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危險行為是指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的出走、傷人、毀物、自傷、自殺、興奮或激越等行為[1-2]。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受精神癥狀支配,不安心住院等諸多因素影響而常發生危險行為。所以如何預防和盡可能避免發生危險行為是精神科病區護理管理的重要環節。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對我院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在預防危險行為的發生方面有明顯的效果,現總結如下,旨在為此類患者的護理提供經驗。
1病例介紹 患者,男,27歲。以“情緒暴躁易怒、胡思亂想伴入睡困難2年”入院。患者幼時乖巧懂事,發病以來性格大變。主要表現為情緒煩躁易怒,入睡困難,甚至整夜難以入睡。
患者認為別人都不理解自己,包括父母也有很多事情隱瞞自己,很多人會故意用言語來誤導自己。在家中感覺有人在監視自己,與父母關系緊張。會間歇性地出現情緒波動,表現為大發脾氣,摔、砸房間的東西。入院時精神檢查發現:存在感知覺障礙,被害妄想,被監視感,思維被控制感,意志行為減弱,情感反應不協調,自知力不存在。
入院后給予心理康復護理常規。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精神癥狀仍存在,但較前有所好轉,對母親敵意明顯緩解,偶有發脾氣,甚至某天因情緒爆發,奪門而出,毀壞出租車。事后護理組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了預見性護理,至患者臨床治愈康復出院,未有危險行為發生。患者出院后仍存在不安全感,但被害妄想,思維被洞悉感,被監視感,思維被控制感均已消失。與父母關系改善。自知力部分恢復,認為自身確實存在心理問題。
2護理
2.1心理康復護理常規
2.1.1安全和生活的護理 ①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②注意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減少外界刺激,做好日常生活護理。④了解病人興趣愛好,滿足其合理要求,鼓勵參加喜愛的活動,安排體力活動。⑤爭取病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2.1.2心理護理配合醫生做好支持性心理治療和領悟治療,鼓勵其說出對疾病和有關癥狀的認識及感受。傾聽時應對每一述說作適當限制,不要與病人辯論。僅在適當時機,才對其病態體驗提出合理解釋,并隨時注意其反應。
2.1.3健康教育教會病人與家屬有關治療分裂癥的基本知識及如何應對各種危機的方法,爭取病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2.2預見性護理
2.2.1提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精神科病房護理的重點是避免發生危險行為,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危險行為常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如傷人、自傷、出走及自殺死亡等。
2.2.2根據提出的護理問題組織全科護士學習、討論并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
2.2.3預見性護理的具體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再根據護理計劃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以防危險行為的發生:①做好心理護理[3]。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缺乏自知力,又對醫院環境陌生,故不安心住院治療,護士應熱情、主動地向其介紹醫院的情況,使其盡快適應醫院這個新環境,主動交流和溝通,使之產生一定的信任感。
②努力改善護患關系。護患關系可以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情緒,護士應了解患者的病情特點,掌握每個患者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及愛好,盡可能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③將有被害妄想、自殺觀念及沖動傾向的患者安置在視線范圍內,以便于嚴密觀察。
2.2.4對新入院比較興奮、沖動吵鬧的患者可實施保護性約束,并做好其他患者的安撫工作
2.2.5嚴格病區管理制度,加強安全檢查對不安心住院及病史中有出走行為的患者應多加留意,以防乘機出逃。對病情相對穩定,住院時間相對較長而又不能出院者,護士應定期與之交流,做好思想工作。護士應主動將患者的病情變化向醫生反映,與醫生溝通協商,做到密切配合。
2.2.6掌握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指標及副作用準確判斷抗精神病藥起效的時間,正確區分藥物副作用和精 神癥狀。
3討論 隨著人們對精神疾病的進一步重視,精神疾病的治療正在逐步從粗放式的模式轉變為人性化的模式。因此,開放式的心理病房會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強安全管理,控制危險行為,是所有開放式病房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此情況下,實行預見性護理,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是心理科開放式病房的必要舉措。
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思維紊亂,行為常受精神癥狀和其他原因的影響,患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明顯減弱或損失,又表現為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等,因此更易發生危險行為。危險行為的發生又常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隨著我國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如何防止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的問題日趨突出,尤其是精神科的醫務人員更是如此。
危險行為有一定的預見性,只有努力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并盡可能避免發生危險行為是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重要措施。本例護理結果顯示,經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患者危險行為發生率顯著低于未實施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我們始終堅信“防患于未然”更勝于“亡羊補牢”。總之,預見性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志英.住院精神病病人發生危險行為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80-83.
[2]謝斌.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危險行為的預測[J].上海精神醫學,1993,5:130-133.
[3]沈漁.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40-748.
(張麗娟)
下一篇:擺脫焦慮,原來如此簡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一個智慧女人 請不要隨意撒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