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生活的悲劇不在于人們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們錯過了什么。下面是一位心理學家對兒童的心理介紹;
網(wǎng)友吳龍英是一家主營兒童玩具網(wǎng)站的CEO,同時也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看到媒體關于雅安地震的報道后,她首先想到了災區(qū)的兒童。她說,如果有需要,她愿意參與對災區(qū)兒童的心理援助。
在她看來,類似于地震這樣的災難對于兒童有很大影響,但影響他們最深的并非災難發(fā)生的那一瞬間,而是事后身邊的人對災難無休止的重復描述。
“成人可以把對災難的恐懼講述出來,這是對內(nèi)心不良情緒的一種宣泄,但兒童沒有能力去描述、表達,內(nèi)心的恐懼也無法用語言宣泄。”吳龍英說,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加深兒童對于災難的恐慌,傷害到兒童心靈的最深處。
吳龍英告訴記者,她認為對災區(qū)兒童最有效的心里干預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給兒童及時送一些玩具,帶著他們一起玩,不讓他們沉浸在對痛苦的回憶中,這樣有助于幫他們走出災難的恐懼和陰影,重新面對新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對兒童身邊的成人,尤其是家長進行心理安慰,勸導他們盡量不要在兒童面前講述災難發(fā)生的情形,以免對兒童造成不經(jīng)意間的二次傷害。
當年7•23動車事故發(fā)生時,吳龍英曾組織一批人走遍溫州各大醫(yī)院,給受傷的兒童送玩具,給家長送去心里安慰,心理干預效果也非常好。
作為心理咨詢師,吳龍英知道很多人為了搞研究,經(jīng)常會采集某個群體經(jīng)歷災難后的心理狀態(tài),但她認為,這是對兒童的二次傷害。
“有些人為了采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反復讓兒童回憶災難發(fā)生時的情形,自己記錄下兒童心理變化后一走了之,絲毫不顧及兒童的感受,很容易讓兒童陷入對災難的回憶中無法自拔。”吳龍英說,最終的結果就會讓兒童像祥林嫂一樣,整日生活在災難的陰影中。
為此,她也呼吁社會各界,千萬不要強迫兒童回憶災難,應該加強引導,把災難對兒童的影響轉化為“正能量”,重新面對新的生活。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最精的鋼必須經(jīng)過最炙熱的火的鍛造。談到災后重建,吳龍英說,自己在兒童教學方面有不少資源,在對兒童心理輔導方面也有一些經(jīng)驗。如果震后災區(qū)重建幼兒園,她愿意提供幼兒園的教具、玩具,同時全程提供心理輔導,為災后重建盡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下一篇:治療心情郁悶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季抑郁癥的解決辦法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