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2011年的春運從1月19號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隨著一批批的返鄉大軍,我國一年一度的大型人口流動秀正火熱上映中。春運壓力使得回家成了一件驚心魂魄的大事,但殊不知在人群中,卻也有著這樣一群不愿回家的人。
在廣州打工3年的小陳最近也為此來到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在心理咨詢室的小陳,微微低著頭,他告訴心理醫生,雖然明知一票難求的局勢,但小陳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屢次拖延訂票的事宜,而且越臨近過年,他卻沒有絲毫的喜悅,反而是低落的心情和煩惱的表情。這些反常,更讓小陳旁邊的朋友擔心,他們好心地提醒他,會不會是得了抑郁癥了。
實際上,小陳的情況并不是抑郁癥。相反的,像小陳這種情況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對春節回家充滿了煩惱與恐懼。對他們來說,與其混進春運大軍輾轉奔波地回去團圓,倒不如一個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他們的恐懼,非對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節日回家的種種煩心事折磨之下,一種潛意識的情緒反應。這一類人,我們稱之為都市恐歸族。
恐歸族的恐歸心理,可分為表層與深層來看待。表面上看來,是種種的壓力所致。一是經濟壓力,忙忙碌碌工作了一年,最該收獲的時刻,但回家的車費、年禮、紅包卻讓人望而卻步;二是社會壓力,過年的氣氛,當然少不了一些親戚長輩的期盼,而今在外仍然一事無成,怎能回去見江東父老;三是情感壓力,春節七天樂,也少不了父母逼婚這一出,婚姻大事是頭等大的,卻也是最頭等痛的。相比以上種種煩惱,或許更多人的內心會傾向于選擇留守都市,至少還能緩解工作壓力,充充業績。
從深層的角度看,恐歸,是異地打工族的一種都市模式化后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弱化和自我實現內在需要的缺失。小程是個在外打工的工作狂,一年到頭都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在他看來,春節回家更像是一種應酬,每天走親戚訪朋友,比上班還辛苦。像他這樣人工作高能,但在人際關系上卻不一定能像他的業績那樣好。長期的工作,會弱化人的社交能力,甚至于連與親戚拉家常的能力也所剩無幾。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工作了一年的人們,卻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無法面對家中的一切,無法讓家人甚至自己認同在外的生活狀態,相當于給內在需要交了一份白卷。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恐歸的原由可以人人不同,但恐歸卻不是一種可取,或者說不得不取的心態。中國是一個傳統大國,春節更是一個民俗大節。有很多理由讓你恐歸,卻有更多的理由讓你樂歸。那如何調節心理,擁有一個樂歸的心態呢?
一是消除消極暗示,積極展示自我。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別人發現自己不成功或是認為自己不成功。所以,不夠成功的人往往會自己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覺得別人會看不起自己,回家會沒有面子。其實,回家過年是家人的團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應該把它當作一個展示或顯示自己財富的平臺。
二是珍視社會支持系統,獲得生活動力。
家永遠是心中最好的港灣,家中的親戚朋友會無條件支持你,成為你寶貴的社會支持系統。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少苦,過年回家,家人會給你關懷和溫暖,團圓的氣息會讓你忘卻一年的疲憊。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有了親人的關心和祝福,相信你會更加有動力去努力拼博和奮斗。
分析完原因,調整好心態后,今年,你還恐歸嗎?
專家簡介:
余曉潔:心理醫生,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現于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科工作。曾接受過系統的完形心理學培訓,擅長運用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等多種治療流派,結合運用團體治療、心理劇等多種形式對各種神經癥、青少年問題、家庭關系問題進行咨詢與治療。
(龔艷麗)
下一篇:稀奇古怪的解壓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減壓方緩解都市女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