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通過對認同及其特點的分析,對于認同在社會規范接受及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作如下總結。
一、認同是社會規范的接受及品德形成的一個關鍵階段
認同對于規范的接受以及品德形成來說是一個關鍵階段。它的重要性首先表現為認同是一種較高的接受水平。因為認同源于對榜樣的仰慕或對規范本身意義的認知,使社會規范的一系列要求或作用具體化為內在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因而,認同是一種較高的接受水平。
其次,認同是規范內化的深入階段。在依從階段,規范僅僅作為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的工具而被接受或內化,這種接受水平或內化程度是很膚淺的。而認同階段,由于個體產生了對規范體現者(榜樣或偶像)的崇敬或對規范本身的意義認知,說明規范已內化為個體內在的知情因素及規范行為的自覺驅動機制。這表明認同的內化程度比依從深入了一步。
第三,認同是確立自覺遵從態度的開端。對于規范的自覺的遵從態度的確立,有待于作為內在調節機制的遵從態度的結構構建。遵從的態度結構包含動機與執行部分。認同是由主體對榜樣的趨同或對規范本身的意義認同引起的,這種情感、認知因素便構成自覺遵從態度的動機因素。并且,通過模仿個體還獲得了與規范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因而認同也為自覺遵從態度結構的確立提供了一定的執行成分。由于認同階段已確立起自覺遵從態度的動力機制,同時也開始建立起行為的執行機制。因此,認同是確立自覺遵從態度的開端。
二、認同不是社會規范接受和品德形成的最高階段
規范認同雖在規范的接受及品德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認同的局限性首先表現為其動機系統是不夠穩定的。無論是榜樣認同還是價值認同,其認知與情感體驗往往帶有具體性、零散性特點,有待于深入提高,形成系統化與概括化的價值意識,才能實現其高度適應性的穩定的規范行為調節機制。其次,就遵從行為而言,在認同階段也是不完整的。對于偶像認同來說,由于缺乏必要的認知深度,在現實情境中往往難以統一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矛盾,容易產生“愚忠愚孝”現象。對于價值認同來說,雖然對規范必要性已有認識,但由于缺乏強有力的情感體驗,做出規范行為的驅動力不強。總之,規范認同在社會規范的接受及品德形成中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高階段,必須進一步提高。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