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是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神。耐挫力的培養是教師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經受挫折,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質的訓練過程。通過耐挫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增長學生的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不斷地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耐挫力是教師的責任。下面談談我在培養學生耐挫力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抓住有利時機,培養耐挫力
耐挫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養成的。例如,在排球月活動中,五?四中隊連續三期奪得冠軍,他們認為在第四期比賽中穩操勝券。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只得了第三名,部分同學用責備的語氣對排球隊的個別隊員說三道四。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班主任是附和部分學生埋怨他們,批評他們未給班級獲得榮譽;還是抓住有利時機,以誠懇的態度使隊員放下包袱:“不要緊,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好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我相信你們下次還能奪冠!”我選擇后者,短短的幾句話,激發了孩子的自信心。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會從老師肯定、信任的態度中獲得強大的動力,充滿信心地參加各項活動,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二、通過解難教學,鍛煉耐挫力
小學生意志比較薄弱,主動性、獨立性和堅持性比較差。他們在學習方面常常是由于教師和父母的嚴格要求、不斷鼓勵,才有所行動并堅持下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渴望也隨之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循循善誘,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遵循學生知識漸進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適當增加難度,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在探索知識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發現答案的滿足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因勢利導,增強耐挫力
父母離異,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創傷,要么產生嚴重的自卑,學習不敢主動問,要么產生嚴重的報復,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別想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待這種學生應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握契機,時時處處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用師愛彌合破碎的心。同時還要教育其他學生;不能歧視單親家庭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和學習的樂趣。要對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倍加保護、熱情鼓勵,運用激勵機制,使他們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激發他們對好思想好品德的追求,幫助他們走出家庭離異的陰影,鍛煉他們的承受力。
四、創造有利條件,提高耐挫力
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難、經受挫折的能力,應讓孩子們走向社會、走向自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今年三月份;我校五年級學生到四川省素質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松林學生營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首先軍訓,在教官嚴格要求下,同學們練習出早操、站軍崗、走隊列、敬軍禮、整理內務,并進行野營拉練。此外,同學們還到桂林游覽,寫觀察日記,到足球場估算,到松林采標本,到農戶實踐……特別是烹飪課,要求同學們自己動手;分組做飯。這次鍛煉,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們終身難忘。孩子們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他們在大自然中,在勞動實踐中,在團結活潑的集體中,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勞動、學會做人!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