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打棒球
吉姆·薩恩伯格,前得克薩斯漫游者隊和堪薩斯皇家隊的接球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我去參觀一所監獄,對那里的犯人們說了一些鼓勵的話。我對他們說,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和父親每天下午都會一起練習接球。有一天,我將球扔過了他的頭頂,我想這下糟糕了。但我父親說:“兒子,任何一個可以將球扔那么遠的人,將來都可以去大聯盟打球。”
又有一次,我父親將球擲過來,我拼盡全力擊球,但是打空了。我父親看著我說:“兒子,任何一個能用這么大的力氣擊球的人,將來都可以去大聯盟比賽了。”
還有一次,我將球擊過了圍墻,打在了鄰居家的玻璃上。我父親說:“兒子,任何一個能夠這樣擊球的人,將來都可以去大聯盟打球了。”
長大以后,我除了想去大聯盟打球以外,其他什么事情我都不想。
吉姆接著說:“我講完話后,一個戴著腳鐐的人走過來對我說:‘薩恩伯格先生,我也有一位和您父親差不多的父親。可他說我這不行,那不行,將會一事無成,總有一天要進監獄。我也實現了他的愿望。’”
由此可見,對我們身邊的人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對年輕人。
贊美要讓他人知道
在那個可怕的暴雨和雷電交加的晚上,當蒸汽渡輪“埃爾金淑女號”撞上一艘滿載木材的貨輪并沉沒之后,船上393名乘客全部掉入密歇根湖水之中,他們拚命掙扎著等待救援。
一位名叫史賓塞的年輕大學生奮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一次又一次救出溺水的人。當他從幾乎能把人凍僵的湖水中救出第17個人之后,終因精疲力盡而虛脫,再也無法站起來。從此之后,他在輪椅上度過了自己的余生。
多年后,在回答一家報紙采訪問到那個晚上之后最難忘的是什么時,史賓塞的回答是:“17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后來回來向我說聲謝謝。”
那位因奮力救人而把自己余生放進輪椅的青年所要的僅是一聲“謝謝”,然而他失望了。
“地球上有30億人每晚餓著肚子睡覺,有40億人每晚睡覺前渴望得到一句肯定和鼓勵的話,卻無所得。”美國職業演說家羅伯特這樣說過。
把心中的鼓勵和感謝說出來,也許會因為你一句話,就會有一個人不需伴著破碎的心和受傷的靈魂入睡。
快樂的鑰匙
著名專欄作家哈理斯(Sydney Harries)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位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
“這家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里斯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么你為什么還是對他那么客氣?”哈理斯問他。
朋友答道:“為什么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
——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
——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里。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
——這把快樂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里走出來說:“那位老板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并且傳達一個訊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此時我們就把這一重大的責任托給周圍的人,即要求他們使我們快樂。我們似乎承認自己無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憐地任人擺布。
但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