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找工作或面試時要不要談薪水,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德國人也許說,給我多少薪水是老板的事兒,不是我該關心的。當然,老板如果“拎不清”,給出的薪水不符合市場行情,那就走人。跟他討價還價,有損我們德國人臉面。珠珠也曾聽說有一個美國人這樣講他的談薪經歷。某天他看到某培訓學校在招聘美語口語教師,可是招聘廣告上并沒有寫明薪水是多少。于是他打電話過去問:我很愿意來應聘,可是我能問一下我的薪水將會是多少嗎?對方回答說:過來面談。美國人拒絕了,為什么?他說,這樣的學校讓我覺得不夠坦白誠實。
所以現在大部分誠實坦白的公司都會在職位描述后注明工資數額。譬如說,最近在我們公開的熱線手機上常常會收到這樣的招聘短信,發信時間一般都在凌晨1點左右:某大酒店招聘公關小姐,要求身體健康思想開放收入豐厚日結。在意者請撥打電話××××××××。言簡意賅而且也不失“誠實坦白”———當然這種半夜三更發布招聘信息的行為應該是一種非正常行為,我們的求職者當然應該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不過,珠珠還是以為,即使你實在是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從這份職業里掙到多少錢,你也應該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一般來說,只有在面試最后,他們明確地說要雇用你的時候,你才能談到薪水問題。或者說,當你在滿足以下條件的時候,才是你談薪水的時候:
這是你在該公司的最后一次面試。
他們已了解你,也看出你高出其他求職者一籌。
你也已了解他們,越全面越好,你可以看出他們什么時候堅定什么時候猶豫。
你已清楚工作狀況。
他們已了解你,認為你正適合工作需要。
他們已說:“我們需要你!”
他們已說:“我們必須把你留下。”
為什么推遲些說比較好?因為如果你在面試中表現出色,他們可能開出一個比預算更高的工資。所以,你不要先去觸碰這個“雷區”。但是,如果面試官很早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你最好
1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