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遭遇“開學恐慌癥”
分類: 學習問題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29
閱讀 :411
心煩氣躁動不動就發脾氣、莫名其妙頭痛心慌……暑假臨近尾聲,“開學恐慌癥”頻襲學生。幼兒園的小朋友害怕與父母分離,高一新生擔心不能適應新環境,而畢業班的學生為自己的升學憂心忡忡。心理專家發現,假期玩得越瘋的孩子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而開學后幾周都是“開學恐慌癥”高發期。
準畢業生憂心升學
典型案例:劉揚(化名)開學就要上高三了,這個假期他痛痛快快玩了一場。每天不是上網就是和朋友們去體育場打球,玩得不亦樂乎,沒怎么看書和學習。隨著開學日期的逼近,他忽然覺得煩躁,經常對父母發火。不斷有“高考失敗該怎么辦?”“上不了大學去哪”的悲觀心理。劉揚告訴心理醫生他經常感到一種恐慌感和窒息感,一想起要去學校就很煩。但無論做什么都無法讓心境保持平靜。他的父親因為劉揚高二時成績不穩定,限制他出門,也加劇他煩躁心理。
專家分析:假期玩得越瘋的學生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往往從假期玩樂生活中難以自拔,不能集中精神投入學習中,出現焦慮。而畢業班學生心理壓力大,焦慮情況更普遍。劉揚屬于那些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心理焦慮的學生,臨近開學因無法立刻調整自己的狀態,出現焦慮。楊醫生提醒說,對心理過度焦慮的學生,教師要會同家長及時給予幫助,引導他們敞開心扉,合理宣泄。
新生怕不能適應新環境
典型案例:今年9月,王明(化名)正式成為某重點中學高一新生。臨近開學,他經常感到胸悶、心慌。父母慌了神,趕緊帶他到醫院做心電圖、拍CT,結果一切正常。上周,老師通知回校,父親送他到校門口,明顯感覺他緊張不安,不愿意踏進校門。在心理咨詢師引導下,他說出心底話。原來,擇校進入重點高中,父母出了很多錢,王明感到十分愧疚,原本內向的他把愧疚埋在心底,變成沉重的負擔。王明說:“我覺得不能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總感到壓力太大。高中的學習肯定比初中緊張,而身邊同學成績這么好,我怎么才能追趕上他們?”
專家分析:初三升入高一是質的飛躍,這些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從內心“動蕩不安”逐漸走向成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與初中學習不同的是,高中學習階段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高中生學業負擔日益加重,高考競爭日趨激烈。高一新生剛剛進入到高中這樣緊張的氛圍中,一時難以適應,考試焦慮問題甚為突出。焦慮情緒在性格內向學生身上表現更加明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性格缺陷,適應能力較差,害怕自己不能融入新環境中。加上對學習壓力擔心,更容易發病。
“小小孩”怕與父母分離
典型案例:4歲苗苗整個暑假過得很開心,還有一周回幼兒園上課,她卻得了怪毛病,覺得頭疼、難受,上醫院檢查什么病也沒有,后來問了心理學專家知道是“開學恐懼癥”。
專家分析:楊海龍指出,像苗苗這樣的幼兒和親密的撫養者之間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就叫做“分離焦慮癥”。它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每個孩子都可能會有。部分孩子常表現出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煩躁不安等癥狀,有的孩子甚至會發生、腹瀉等疾病。楊醫生認為,分離焦慮癥對兒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及早發現并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所以在兒童入園之前和他講幼兒園的好處,也可暫時陪伴孩子上幼兒園,讓他熟悉新環境。同時,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提高其生活技能,讓孩子盡量減少對家庭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