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興趣,是你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可以增強您的職業適應性,讓您不輸在起跑線上;興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您的潛能,提高您工作的快樂感。
您想有個成功的人生嗎?請選擇興趣吧,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興趣比天才更重要!”
“外語”永遠成了夢
個案1:前年,學生小黃填報志愿時想“無論如何,先擠進名校大門再說”,于是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外語專業,而改選了冷僻的護理專業。
她如愿以償地考進了某一流名牌大學,但在該校護理專業讀了一年后她發現,所學的知識對她來說枯燥無比,很難掌握。
她申請轉系,學校告知她:“成績必須達到年級前10名才可能轉,而且不能轉到英語系。”
小黃硬著頭皮日夜苦讀,終于成功轉到了中文系。雖然學中文比學護理有意思了,但小黃卻發現,由于自己基礎差,學起來還是很吃力。她說:“早知如此,當初不如報一般大學的外語系了!”
點評:小黃感到護理專業“枯燥無比”、“很難掌握”,在于她沒有興趣去了解這個專業。
進入陌生專業,通過學習,也很有可能會產生興趣,但這要比一開始就有興趣偶然得多。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對于在校生轉專業有不少限制,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考生填報志愿時千萬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轉專業”上。
味同嚼蠟想改行
個案2:28歲的小張當年填報志愿時想“環保”是世界性的大問題,學這行,以后肯定好就業,就填報了某重點大學的“環境資源管理”專業。
哪曉得學起來才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的知識一點也不感興趣,學不進去。好不容易畢業了,也對口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做起來味同嚼蠟,內心倍感壓抑。
現在他想“讀研”轉行,想想自己都快30歲了,也不知自己的事業,何時才能真正開始。
點評:專業與職場一衣帶水,相關相連,高考填報志愿,其實是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如果報錯專業,就很可能像小張這樣導致職業腳步的紊亂。
臨時改行難就業
個案3:小孫當年高考填報志愿時,認為和計算機有關的專業比較時髦,就把它填在第一志愿了,畢業時才發現,這行人才濟濟,只有人才尖子才能找到份較好的工作,于是他改行想去做銷售。他性格外向,多才多藝,善于交際,他認為自己肯定適合這一行。
在人才招聘會上,他專門往大型公司和企業的營銷部門投送簡歷,可是眾多的公司都一致拒絕了他的求職簡歷:你是IT專業的,怎么跑來應聘我們的銷售經理呢?至今他連一次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點評:只有對某種專業感興趣,才會對該種專業的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并積極地思考、探索和追求,而不會像小孫那樣,看到就業難,就立刻轉變職業方向。
即使他應聘上了自己感興趣的銷售崗位,他也會做起來很吃力,因為他缺少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據了解,現在單位很重視知識根底,對來應聘的生,還會查詢其本科學的是什么專業。
得心應手緣興趣
個案4:小彭高中畢業時,因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就聽父母的意見,填報了法學專業。
學起來才發現,他對法學不感興趣,雖然強迫自己努力學習,但是學起來總是感覺很吃力,每次考試都是費盡心力才勉強過關。畢業時,聽從就業指導教師意見,應聘到報社當上了攝影。因為他的業余愛好是攝影,大學4年,他攝影技術大有長進,作品多次在學校舉辦的攝影大賽中獲獎。
從理科到文科,一開始他感到非常吃力,連圖片說明也寫不好。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摸索后,他的采訪能力和文字功底大大提高,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成績并不比科班出身的攝影記者遜色。
點評:預測職業生涯的成功和失敗,興趣、價值觀、動機等情感性傾向因素,對職業生涯的適應性都有影響,在這些因素中,又以興趣所起的作用最大。
如果從事感興趣的職業,能發揮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如果沒有興趣,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
很多人都會像小彭那樣,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的專業興趣是什么,最好進行一下心理測評。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前需心理充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