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天賦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鑄就的。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也不是天生就聰明的,那都是人家父母培養的功勞。兒童厭學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要想幫助這些厭學的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是什么?
(1)推脫責任:這些兒童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合理化: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為合理化。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于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兒童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沖突。
(4)自我保護: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后,舉出眾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每個孩子都在上學,在一起上課,聽同一個老師講,但是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這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關系,在學習上遇到了挫折,就容易有一種挫敗感,時間一長就容易自暴自棄,這樣對孩子的將來大為不利,家長必須重視。
下一篇: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四個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考試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