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剛一入園,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過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讓孩子及時地宣泄他的情緒,是幫助他適應的一個辦法。同時,還應該多跟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性格。對于孩子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
學習變換自己的角色
孩子在家中是一家的“中心”,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到了幼兒園之后,孩子會感受到環境的變化,許多事情需要他自己完成,老師還會有一些要求和限制,“到喝水的時間了”、“應該學著自己脫衣服了”……對于孩子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孩子有可能由于自己能力的不足而產生不受“重視”的感覺,心理上的落差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對環境產生拒絕甚至排斥。應該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是應該自己嘗試做的。
學習與人交往的需要
孩子在家中生活的環境、交往的人群相對比較簡單,入園后,孩子開始與老師交流,還要與小朋友交流。原來在家中,孩子的需要都被家長看在眼里,沒等說就滿足了;在幼兒園,想小便時要告訴老師,想玩玩具得跟小朋友商量,想出去玩得征求老師的意見……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要學會與小朋友交往。對于孩子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知道用說的辦法與小朋友交往,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要求是邁向與人交往的重要一步。
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是要及早學習的,吃飯、穿衣、如廁等能力的學習可以從1歲以后就逐漸開始了。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是幫助孩子走向獨立,走向自主的重要前提。孩子缺乏自主的生活能力就會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就會產生退縮行為。對于孩子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你應該自己穿衣服”、“你先用勺子自己吃,不能總讓大人喂”。
孩子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的能力,把孩子學習的權力交還給孩子,才會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用自己的能力適應環境。
下一篇:什么樣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天才兒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孩教育要“因性施教”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