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什么是考前適度緊張
考前適度緊張是指:面臨重要考試體驗到一種緊張情緒,從而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復習處于興奮狀態并且不易疲勞;睡眠不如平時那樣踏實,但醒后立即覺得精力充沛;進考場之前心跳加速,拿到試卷后仍然心緒難平,但不久就能專心致志地答題;有時一想到考試便覺得緊張,但只要進入學習狀態這些想法就消失了。這些都屬于正常范圍內的緊張,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忡忡。
有些同學之所以一感到緊張和壓力,就懷疑自己患有考試焦慮癥,是因為他們從一個偏頗的前提推論的結果,這個前提就是:正常人考前是不緊張的,只有一點都不緊張的人,才能在考場上正常發揮。他們按照超常的標準要求常人,這是不切實際的一種主觀偏見。真實的情況是,只要是具備正常意識的人,在考試前都會自然產生一定程度的緊張情緒。
為什么考前會出現適度緊張
學家曾研究了對人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事件,并將它們按引起緊張情緒的重要程度打一個分值,如給人造成最嚴重緊張的事件依次是配偶去世、婚姻破裂等,連結婚、搬家、轉學、升遷、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都有其相應的緊張的分值。這些看上去令人高興的事情,都會造成緊張和壓力,如此說來,面臨大考感到緊張不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嗎?
其實,這是人的大腦神經機制在起作用的結果。人類的大腦經過千萬年的進化,在認識現實世界中具有預測現實危險的機制。如果我們面臨的重要事件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利益或前途,大腦就會自動處于適度的緊張狀態,提醒我們不要“大意失荊州”。所以,凡遇到重大事件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緊張。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考前緊張的問題,可能對它會認識得更清楚一些。
在咨詢中,常常有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臨考前不是焦慮緊張而是不緊張。深入了解,就發現這些一點不緊張的學生平時成績特別差,對自己不抱有任何信心,他們認為,以自己的實力和成績已經決定了他們大考的失敗。原來,在不緊張后面的真正動機是對自己的放棄和絕望。
考前適度緊張有哪些好處首先,適度的緊張能使我們保持學習的警覺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它使我們具有一種明確的考試意識,時刻提醒自己現在是臨考前的非常時期,要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緊張還能使我們知道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安排,如果我們做了不重要的或是可能妨礙考試的事情,就會自責,從而積極調整心態。
其次,適度緊張會調動身體的能量,使我們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學習任務。在緊張的時候,人的精力比平時要強。在非常時刻,有些人會使出平時難以想像的力量完成任務。如在危急中,一個人會搬動上百斤的大石頭,而事后再讓他搬,他或許怎么也搬不動。緊張時人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有助于人戰勝困難。可見,考前的適度緊張會提高我們的整個體能。
最后,適度緊張還有助于保持大腦足夠的興奮性。平時,我們在學習中難免會有抑制的時候,容易疲倦。但是,適度緊張可以使我們的大腦保持應考必要的興奮狀態,促進大腦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篇:如何應對考試怯場的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學子:心老是靜不下來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