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狀態是一種興趣減弱、悲觀失望、、多慮的狀態,典型的是以這些表現固定出現的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另外,此類患者還往往缺乏主動性,常自責自罪、早醒、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部分患者也有性欲、食欲降低的情況。在目前高競爭、高壓力的環境中,這種疾病的發病人數在快速增加,然而,其治愈率卻沒有明顯的提升。究其原因,以下的三大狀況要“承擔”一定責任。
服藥問題
一部分患者擔心服了抗抑郁西藥后上癮而需終身服藥,所以會有自行停藥的情況。實際上,就西醫而言,即使重癥被首次確診后如能堅持用藥5年左右,一般也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大多數患者隨著病情的好轉會慢慢撤減藥量直至最終停服。所以不必過于擔心藥物的上癮性問題,相比之下,自行停藥的損失更大。
諱疾忌醫
很多人將抑郁癥視為“神經病”,怕別人知道后會受鄙視。其實,百姓口中的神經病是醫學上的。而抑郁癥雖也屬于精神類疾病,但兩者并非同一疾病。而且現在此病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所以沒必要諱疾忌醫、延誤治療。
對疾病的忽視
一部分抑郁患者片面地認為形成抑郁心境的原因是生活或工作中的不愉快、痛苦等不良情緒刺激,所以在接受治療時可能走向誤區。其實,有不少患者恰恰是由良性壓力引起的抑郁癥,即由于積極、向上、正面的負荷過大而造成的對心理的過大壓力。還有人認為,得這種病的人都是天生性格溫和內向,外向者不會得,其實是否成病的關鍵因素在于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及壓力的強度大小而不在于性格內容。一旦因為了解自己性格而忽視抑郁癥出現的潛在危險,這種疾病的診斷、治療都會受影響。
下一篇:更年期抑郁癥怎樣治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用自己的手撥開抑郁的陰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