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今年29歲的周鈴(化名)懷孕了,然而拿著醫院化驗單本該高興的她卻陷入了恐慌。“我半年前患了,一直在吃抗抑郁藥,聽說這些藥物會對胎兒構成不良影響,我這寶寶到底還能不能要啊?”
確實, 隨著抑郁癥的日益高發和相關知識的普及,服用抗抑郁藥物的育齡女性也越來越多。很多醫院精神科的醫生在臨床工作中就經常碰到像周鈴一樣懷孕后不知所措的病人。“我現在服用抗抑郁藥可以要小孩嗎?”“如果我要小孩可以停用抗抑郁藥嗎?”“我現在已懷孕兩個月了,我這個小孩是要好,還是不要好?”……為了解開她們心中的疑團,記者日前采訪了有關方面的專家。
懷孕后抑郁復發風險高
據廣醫一院精神醫學科的余金龍副主任醫師介紹,最新研究資料顯示,25~44歲育齡女性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為10%~20%,而且懷孕與不懷孕的女性患抑郁癥的風險是均等的;另一方面,既往有抑郁癥病史的婦女在懷孕后產生抑郁的風險增加,尤其是在孕期的頭三個月。
針對很多婦女都擔心的“抗抑郁藥物是否會對胎兒構成影響”的問題,余主任指出,任何一種抗抑郁藥都會很快通過胎盤,并對胎兒產生影響,因此在美國沒有一種抗抑郁藥物通過了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準可用于孕婦。
余主任認為,抗抑郁藥對胎兒的影響首先是這些藥物所可能導致的胎兒器官畸形和發育畸形。
“美國FDA根據臨床及動物實驗資料把藥物分為A、B、C、D、X五類,A類在孕婦中使用是最安全的,X類禁用于孕婦,因為肯定有害于胎兒。”余主任說,而目前我國在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藥,絕大多數是C類,也就是說目前尚未發現抗抑郁藥物與胎兒畸形有明確相關的證據,但有幾個用于雙相抑郁障礙和難治性抑郁癥輔助治療的藥物是與胎兒畸形有關的,包括碳酸鋰、卡馬西平等。
用安定類藥替代抗抑郁藥更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醫生、病人和家屬擔心抗抑郁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在孕期停用抗抑郁藥物,僅用安定類藥物替代治療,他們認為安定類藥物副作用小,對胎兒更安全些。其實這種替代治療方案更不可取,不僅因為安定類藥物沒有抗抑郁作用,更因為大多數安定類藥物是D類或X類,對胎兒的影響比抗抑郁藥物更嚴重。
另外,抗抑郁藥對胎兒和孕婦的影響還包括了產后出現毒性反應或撤藥綜合征,這類副作用較常見,母親如果曾在孕期服用三環類抗抑郁藥物,新生兒可出現、敏感、易激惹和發作;母親孕期服用新型抗抑郁藥者,新生兒可出現適應困難、呼吸困難、喂養困難、易激惹等,但大多不嚴重,通常短期內會消失。
余主任還強調,抗抑郁藥還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后出現神經行為異常,動物實驗已發現產前服用精神活性藥物的動物,在產后表現出行為異常。不過,這種結果在人類能否出現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長期的跟蹤觀察,迄今的研究尚未發現有這類不良反應。
因此余金龍指出,凡是考慮在孕期停用或維持使用抗抑郁藥物者,在作出決定之前都需要對下列風險進行評估:
1、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2、孕婦的抑郁癥若不治療所帶來的危害。
孕婦抑郁易生、低體重兒
盡管孕期服用抗抑郁藥物存在種種風險,但孕婦的抑郁障礙如果得不到治療其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這些危害包括:
1、人們較多注意抗抑郁藥給胎兒帶來的影響,而對孕期精神疾病本身影響胎兒發育的風險估計不夠。目前已有研究發現孕婦的抑郁癥狀和早產、出生體重低、頭圍小有關,該過程的具體機制不清,有可能是抑郁障礙影響內分泌系統,從而影響了子宮的血流,導致子宮的功能亢進,進而影響胎盤功能。有抑郁障礙的孕婦常常有食欲下降、體重減輕、,這些都會影響胎兒。動物實驗則提示孕期所受刺激與胎兒腦死亡、腦結構發育異常有關。
2、已使用抗抑郁藥的婦女在懷孕前后停藥,會使她們面臨很大的風險,有反復抑郁發作的婦女若停藥準備懷孕,有70%在懷孕期的頭3個月會復發,嚴重抑郁障礙的孕婦還會有自傷自殺行為,另外,懷孕期間出現抑郁障礙的婦女也更易出現產后抑郁癥。
因此,從優生優育計,在預備懷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均應慎用藥物,尤其是妊娠期的頭3個月,因為體內重要器官系統的形成大多在頭3個月內完成。但也要權衡利弊,若病人抑郁癥狀嚴重就不宜輕率撤藥,在決定是否接受藥物治療及如何治療之前進行醫患溝通十分重要,醫生會分別從大多數情況以及從病人個別情況來告知各種選擇的優缺點,提供關于用藥的可能風險和不治療的可能后果的最新資料和信息,幫助病人夫婦為他們自己選擇最好的決定。
下一篇:“笑容抑郁”要常釋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性更年期抑郁癥自我調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