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年四季都應養心,夏天尤其要注意養心,老年人更應如此。因為,夏天出汗多,傷心陰、耗心陽。
做到“心靜自然涼”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擾動,從而出現心神不寧,引起心煩。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夏天首先要讓心靜下來。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有幾分道理。靜則生陰,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靜。
第一,要清心寡欲。
少一分貪念,就會少一分心煩。中醫認為,“過喜傷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調節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
第二,夏天要多閉目養神。
有空就閉目養神,閉目可幫助排除雜念。
第三,夏天要多靜坐。
靜則神安,哪怕5分鐘都可見效。每天老年人應在樹陰下或屋內靜坐,15—30分鐘即可。也可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去釣魚、打太極拳。
第四,夏天要心慢。
夏天天氣炎熱,血液循環加速,心臟容易負擔過重,所以夏天要慢養心,不能勞累。只有心先慢下來,呼吸才慢得下來。休息時要減慢生活節奏,使心跳減慢、呼吸頻率降低,生命活動的節奏慢下來,心臟才能得到休息。
第五,夏天要多乘涼,少出汗。
夏天出汗多,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傷心之陰陽。加之夏天溫度高,體表的血量分布多,這樣容易導致老年人出現心腦缺血的癥狀。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動強度,避免過度出汗,并適當喝一點淡鹽水。但是,該出汗時則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閉汗,在房間里開空調的時間不能過長。
養心茶陪您輕松度盛夏--節氣“立夏”過后,夏日炎炎,熱浪滾滾。在五行的歸類中,夏季歸屬在火,而人體五臟中的“心”在五行的屬性中亦歸于火。
既養“心陽”又養“心陰”
老年人在夏天要善于養心陽和心陰。心陽虛是心氣虛的發展,心氣虛指心臟功能減弱,表現為心慌心跳、胸悶氣短、活動后加重,并有出汗。如不注重保養,發展為心陽虛就會出現心慌、氣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氣,面色發白,舌淡胖苔白滑,脈弱無力。
心氣虛或心陽虛
有心氣虛或心陽虛癥狀的人,夏天尤其應該避免多出汗,以免傷了心陽,可用人參(2—3克)、西洋參(3—5克)泡水飲,或服生脈飲(人參或黨參、麥冬、五味子)口服液。
心陰虛則
心陰虛則指心陰血不足,不能濡養心臟而出現的病癥。因為血屬陰,心陰虛可造成部分心血虛的癥狀。心陰虛的主要特點是陰虛陽亢,表現為五心(即胸心、兩手心、兩足心)煩熱、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紅、脈細數等癥狀。
心陰虛者需要注意少勞累、少出汗、多吃養心陰之品,如西洋參3克、麥冬3—5克、桂圓肉5—10個泡水喝,或吃冰糖大棗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銀耳蓮子羹。
夏季養生全方位提醒--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熱的夏天常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癥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夏天還要養心血
心血虛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腦髓及五臟失于濡養而出現頭昏腦空,乏力疲倦,面白無華、唇甲色淡,脈細而弱。可吃雞血、鴨血、豬血、大棗、阿膠或當歸燉肉。
在夏天,老年人要睡眠充足,并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夏天老年人易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沒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著,也不想吃飯,不想參加社會活動,只想在家呆著。碰到這樣的情況,老人就應走出戶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園去賞景,要變“苦夏”為享受夏天。
編輯推薦:
下一篇:多愁善感敏感多疑 近三成老人有心理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媽“姐弟戀”女兒吵翻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