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老北京人兒說話兒不言“蛋”
分類: 中老年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shí)
發(fā)布 : 10-08
閱讀 :277
聊聊老北京人兒說話兒不言“蛋”
老北京人兒說話兒時(shí)是不講蛋字的。
從講話兒的語氣聽,說了蛋字,多多少少帶有不禮貌的感覺,聽者絕對(duì)不舒服。
不高興讓人家走叫:滾蛋。遇到胡角蠻纏不講理的叫:混蛋。
辦事由,辦得不像樣,一團(tuán)糟的叫:cao{四聲}蛋。
侃得漫無邊際滿嘴跑火車,沒譜的叫:扯蛋(有時(shí)還要加上京罵)。
遇事不公,看不慣人和事叫:玩蛋去。氣得不得了,張嘴罵人了一聲大叫:王八蛋,前面還加上一個(gè)臭字。
您說說多不文明啊。
在這里正重聲明,我不是教您罵人啊。咱們這里都是文化人兒,不會(huì)說這種話兒的。所以老北京人兒避諱“蛋”字,把雞蛋都不說雞蛋,叫雞子兒。您說是不?
初來乍到得主兒,要把老北京的話兒聽明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啊。
老北京話兒把煮雞蛋叫窩果兒,炒雞蛋叫攤黃菜,蒸雞蛋叫蒸雞子兒,做雞蛋湯叫木須湯。我沒說錯(cuò)吧?
前人有位南方朋友到京城,覺得北京話兒很有意思,來了幾趟,就認(rèn)為自己給把北京話兒弄懂啦,便寫點(diǎn)兒什么,來介紹北京。結(jié)果寫了四樣,倒錯(cuò)了兩樣:
第一,煮雞蛋。北京話兒是白煮雞子兒。
咸雞蛋。是老釅雞子兒。
茶葉蛋。是茶雞子兒。
醬油泡的醬雞蛋是醬雞子兒。我這位老叔在文字中把這幾樣兒說成為:水潑蛋。
北京人看著糊涂了:把水潑到雞子兒上?能吃?
其實(shí),就是老北京話兒說的;窩果兒。水一燒開,把雞蛋往鍋邊兒一磕,倒入水中,愿老愿嫩隨您便呀。
在過去,一碗骨頭湯,兩棵豌豆苗,一個(gè)雞蛋,小飯鋪叫高湯窩果兒,也就500元吧。現(xiàn)而今五分錢啊。要是雞蛋上打個(gè)小洞兒,甩在開水里叫甩果兒,甩在骨頭湯里叫高湯甩果兒。這要是當(dāng)年,在廣州的飯店那就是名湯:一個(gè)雞蛋,兩棵碧綠的豆苗,一碗骨頭湯,色味俱佳,那名起的也好叫:平湖秋月。多好聽20元一碗,掏錢吧您吶。
第二,蒸雞蛋說是溜黃菜,又錯(cuò)啦。老北京人兒叫蒸雞子羹。其做法咱就不介紹啦。
而攤黃菜就是我們家里常吃的攤雞蛋。您說是不是有點(diǎn)意思啊。
老北京人說話兒有忌諱。特別忌諱“蛋”字,所以千方百計(jì),想盡辦法不說“蛋”字。那么,也就把雞蛋叫“雞子兒”啦。
您說說咱這老北京人兒活的有多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