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點關注老人精神贍養
據《現代快報》報道,“雖然衣食無憂,但我感覺我就是籠中囚鳥”“我就是想不通,為什么我們老人就不能過性生活……”今天是“老人節”,記者從南京心理危機干預支援中心了解到,社會各界給老人提供了各種物質的贍養同時,卻忽視了精神贍養。
案例一:“空巢老人”心事多陳巧桂女68歲
陳奶奶是安徽合肥人,三年之前,老伴意外去世后,她就來到南京投靠女兒。女兒在南京有三套房子,特地把市中心的一套房子讓給老人住,自己則住到城外,還為陳奶奶雇了保姆。但由于女兒女婿整天為工作忙碌,很少看望老人。行動不便的陳奶奶感覺自己就像籠中囚鳥,整天愁容滿面……
專家建議: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你會發現父母的需要很簡單,他們需要被關注。如果子女學會傾聽,至少可解決父母80%的心理問題。另外,父母很看重“被需要的感覺”,比如子女可以跟老人談談個人工作上的問題,雖然他不一定給出建議,但老人覺得子女還是需要自己指點的。
案例二:古稀老人想過性生活吳本康男72歲
已是古稀之年的吳老,退休之前是某大型企業的技術高級工程師,身體健康的他,認為老年人適當過性生活對身體大有好處,因此他常常有性生活要求,可是小他5歲的老伴不是對吳老不理睬,就是很不配合,致使吳老整天悶悶不樂。
專家建議:科學研究證明,老年人如果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不僅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使家庭更和睦、穩定、幸福,而且還可達到延年益壽的養生功效。老年夫妻性生活是需要高度默契、高度和諧配合的,否則很難成功。所以他建議老吳應該盡量取得老伴的理解。耐心些,關心體貼老伴,讓老伴體會到你的溫情,很快就應該會如愿的。
案例三:老伴走了怎么過夏紅玉女75歲
今年初,夏紅玉的老伴突發心肌梗塞去世,“老伴死后,我活得很痛苦,家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幸的場所。看到我和他共同擁有過的每一樣東西,都會使我想到他。這種痛苦無休止地折磨著我,這樣活下去真是太可怕了。有時我真想去死……”從夏老的言談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老年人喪偶后那種孤獨和絕望的心情。
專家建議:遭遇老伴去世的老人,首先要使自己盡快地從悲痛的氛圍中解脫出來,可通過號啕大哭各種方式盡情地宣泄一番,也可將自己的眷戀之情,用詩文、書信或日記等形式寫出來,以抒發胸懷并作為永久的紀念。其次,要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親朋處小住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從而領悟人生的哲理,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或者還可以考慮再找個老伴。
專家:老年人需要精神贍養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專家常國武教授指出,要想解決好當前十分突出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要想方設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社會、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會上應該加強對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視,加強社區老年文化建設,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詢機構。其次,子女和晚輩應該重視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應該經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強和老人的交流溝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煩惱,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心態,對生活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多關心自己、多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時應培養一些業余愛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