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停車難 老人相攙奔急診
■停車位有限■車流循環慢■門前擠成團
停車位不足,醫院門口車排長龍,堵得120救護車無法開到急診門前;老人坐車上醫院,車沒處停,不得不互相攙扶著艱難地走進醫院……目前,停車難不僅讓普通有車族頭疼,更給那些在醫院、商場等特殊公共場所活動的人們帶來諸多煩惱。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市人代會上,20多位代表提出了有關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日前,記者隨市人大代表張婷到幾所大醫院進行了實地調查。
現狀解析患者車進門
半數沒處停
據北京市市政管委給代表的意見答復中介紹,目前北京市機動車擁有量已經超過250萬輛,而停車場建設相對落后,可統計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停車泊位共155萬個,其余100余萬輛機動車屬于無場無位或無場有位的散落停車,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市人大代表任強在建議中指出,有些建筑密集區的消防通道被汽車停占,有些道路機動車道兩側違章停車等現象嚴重,帶來安全隱患。張婷代表指出,商場、酒店、醫院等公共場所因車位不足而帶來的停車混亂狀態,更讓市民頭疼。以全市各大醫院為例,停車位不足是普遍問題。天壇醫院兩個停車場共有150個車位,而每天來門診、急診、住院及探病人員等達1萬人次左右,車達500多輛,一般集中在上午8點至10點和下午2點到4點的高峰期。而三○一醫院內地面、地下停車場的停車位共有700多個,醫院在五棵松橋下租的停車位還有200多個,可每天進入醫院的車達1萬輛。由于看病需要時間,很多車停留時間長,車位循環使用效率很低。如此算來,醫院的停車缺口至少是車流量的一半。
現場調查救護車被堵半小時沒挪步
●三O一醫院
車難停老人相攙奔急診
11月23日上午8時15分,記者隨張代表來到三○一醫院,院門外車輛排著隊緩慢駛進院內,院內雖然寬敞,卻是人車混雜。找不到車位的車見縫插針,雙行車道上、住院處門口都停著車,甚至通往急診室的坡道上也排滿了車。一對拄著拐棍的老人相互攙扶著一步一挪,在車流中躲閃著向門診走去。由于車太多,空氣頗為渾濁,一股股尾氣的味道撲面而來。不到半小時,門診樓前車輛開始排起隊,一輛夾在中間的救護車足足停了近半小時也沒能前進一步,醫護人員不得不攙扶著病人艱難地走進門診室。而此時,院外排隊等著進門的車一直排到了醫院西側西四環的五棵松橋。據介紹,醫院以前的做法是院內有多少車位就放多少車進來,很多車就不得不排隊等在長安街上,“車多擁堵時,醫院就像一顆‘腫瘤’,五棵松四面車流都要因此受阻。”現在,醫院不能不允許車輛盡可能都停進院內,造成了現在院內的混亂狀態。
●天壇醫院
120被堵出動擔架抬病人
11月21日8時,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天壇醫院門前的壇門外已經排起了長長的車隊。司機們焦急地等待著穿過壇門后駛進醫院,可半個多小時后仍沒有挪動一下。在醫院墻外的停車場內,大小車輛已經塞滿,而院門內的停車場同樣是擠得“透不過氣來”。壇門通往醫院大門的路口旁設有一道關卡,工作人員說是救護車專用通道。而交通協管員卻搖著頭說,有時排隊的車要等上一個多小時,經常把壇門里外堵得滿滿的,一旦救護車被堵在壇門外,專用通道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另外,對很多行走不便的病人來說,車開不到醫院門口更是件麻煩事。一位等在壇門外的出租車司機指著后座說,“我拉的這位是殘疾人,腿腳不靈便,必須得把她拉到醫院門口,可就是進不去,真急人。”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車位本來就不足,而看病需要時間,每輛車平均要停3小時,大量等車位的車輛滯留,救護車不能順暢進入醫院是常有的事,有時不得不用擔架把病人抬到醫院里,至少要走500多米,對病人及時救治極為不利。
●協和醫院沒車位患者苦等兩小時
21日10時,記者來到協和醫院。停車場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東門已不允許停車等待,車輛要到醫院南門等候。而記者發現,南門街前車隊已經甩到了東門,近100輛車等著進門,醫院門前的東單北大街由北向南的西側車道同樣被車占滿。一位司機抱怨說,他特意請假來醫院,本打算陪年邁的父母一起做個體檢,可因車開不進去,老兩口只好互相攙扶著先進去了。可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沒找到車位。
代表建議有關部門應在醫院周邊建設公共停車場,以緩解醫院的停車壓力。同時,應開發醫院地下停車潛力。醫院的停車問題不能僅靠醫院來解決,有關部門應合理規劃。另外,停車場建設投資巨大,需要給予相關企業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