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騙老人”為何屢屢得逞?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類似事件的報道早已是屢見不鮮了。只要你在百度網搜索一下,起碼有過萬個“被騙新聞”:“親情推銷”專騙老人、“刮刮卡”專騙老人、“破財消災”專騙老人……這些“被騙新聞”的背后無外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專騙老人”。為何“專騙老人”的事情總是“曝”而不絕?而“專騙老人”的伎倆總能屢屢得逞?其實,稍用心考究一下,答案并不難找到。首先,是“老眼昏花”,因為老人家年紀大了,思維不敏捷,且很多時候抵擋不住許多牟利者的甜言蜜語,所以容易上當受騙;其次,是“老來享福”,做兒女的平常總會或多或少給點錢“孝順”一下自己的父母,因此老年人多有積蓄,這就自然成為了一些騙子的“搖錢樹”;再者,是“迷信思想”,老人總關愛自己的家庭和子孫后代,在許多場合下寧可迷信,忍痛割愛也要為他們“破財消災”。凡此種種,也就不難想象“專騙老人”為何總屢屢得逞的了。
由是看來,要讓“騙”有止境,國家的有關部門就要及時出臺相應的完善的法規措施,讓執法部門采用行政手段對違法行為進行監控與處罰。只有這樣,“專騙老人”才可杜絕,“關愛老人”才可實現,也才利于我們建設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