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自殺已經成為了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自殺的人層出不窮,但是顯然,這種行為是不被提倡的。不過依舊有很多人的人最終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那么,對于自殺的人而言,究竟他們的心理是作何感想呢?自殺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六種。
懷才不通,忍辱負重,屈服于外界壓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無力抗爭,自感“低人一等”,失去學習成生活樂趣,把自己看成“多余的人”,為度日如年而自殺。
擇偶受干擾,不能愛自己所愛,或婚后婚煙不美滿,或第三者涉足家庭,為與第三者共同實現“生不能成夫妻,死同穴”的“極樂世界”而自殺。
平時作惡多端,橫行鄉里,罪行累累,深知法網恢恢,罪責難逃。為了逃脫懲罰畏罪而自殺。
在家庭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叔伯之間,或在工作單位同志之間和社會的鄰里之間,由于爭吵怒氣難消,尤其自感“吃虧”,“氣不過”,由于一時感情沖動喪失理智而自殺。
自尊心人人皆有,尤其對于一向“廣播有聲,報紙有名”的名人,倘若屢遭挫折,名落孫山,容易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極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驅使他自殺。
一些平日稱兄道弟,講“江湖義氣”的青少年團伙,一旦為者產生邪念,其他成員極易言聽計從,盲目從眾而自殺。
自殺的人心理健康肯定是不達標的,同時,他們的心理也是十分的矛盾,想自殺但是有對生命有所眷念。很多人在自殺之前都是會有蛛絲馬跡的,大家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所發現,這也是做好預防自殺工作的重要部分。
下一篇:青少年自殺的五個成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殺罪魁禍首:精神與身體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