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基礎
是指個體的氣質、格,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心理狀態、精神狀態。
心理學上把個體的“氣質”定義為與人的脾氣有關的人格特征,氣質的遺傳性是很難被改變的。心理學家把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及抑郁質四種類型。其中抑郁質的人行為孤僻,反應遲緩,多愁善感,體驗深刻,但情緒不易外露,具有很強的感受力,善于覺察到別人不易發覺的細小事物。這類人往往容易產生傾向。
當然我們并不能簡單地把某人劃歸某一類型,因為這四種氣質類型幾乎人人兼具,只是其中某一兩種會在某人身上、某段時期明顯地體現出來,占據心理活動水平的主流。所以,當一個人的抑郁型氣質占據主流時,就具備了產生自殺心理的土壤。
◆誘發因素
指刺激自殺心理產生的事件和情緒。
有了心理基礎這片土壤,任何一件不順心的事情可能都會給個體帶來悲觀、失望、壓抑、狂躁等等不情緒,最后無限擴大,演化為淹沒般的絕望或難以抑制的毀滅沖動,像一根導火索,引爆個體的自我滅亡。誘發因素只是事情的一個表面,真正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這個事件帶給個體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引導,使個體心理陷入絕境,從而走上絕路。
◆心理閾值
通俗地說就是心理承受的極限。
心理閾值像一個堤壩,突破了這個堤壩,悲觀心理立刻一瀉千里,徹底崩潰。由此可見,心理閾值越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強,而心理閾值越低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弱。那么什么影響著心理閾值呢?一個是思維的寬度,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心胸是否開闊。心胸開闊的人心里往往裝著很多事情,同時對他人有更多的責任感,處理事情的時候會更靈活,在這種人眼里,往往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事情,絕對不會一蹶不振。另一點是心理的韌度。心理韌度高的人面對不好的事情時會有更強的耐受力,表現出堅強的特點。
常常有人說自殺的人具有極大的勇氣,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對于自殺者而言,自殺行為是沒有回旋余地,來不及考慮的。生命的選擇,僅僅是一種心理的選擇。
下一篇:·大學生自殺現象的心理透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殺的過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