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已蔓延,父母沒意識到,還對著親戚炫耀:孩子有出息
分類: 最新資訊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5-11
閱讀 :236
2024年考研人數迎來難得的下跌,可見大環境穩定后,若有好的就業機會,畢業生更愿意選擇就業,放棄考研的想法,說明現在多數大學生都懂得如何把握就業的風口。在家長心中,前期的教育投資無論多辛苦,只要學生能在大學畢業后順利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么之前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呻S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本科學歷已經漸漸變得“不吃香”了,不少大學生發現,如果在簡歷上沒有出彩的地方,很難找到一份既穩定又有發展的好工作。“新型啃老”已蔓延,父母沒意識到,還對著親戚炫耀:孩子有出息比起那些早早輟學打工的人,如果一個人考上了大學最后卻沒有找到工作,那他要面臨的不僅是生活的壓力,還有來自親戚和左鄰右舍的抨擊。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大學生,家庭條件一般,但家長從小到大都是盡力滿足他的要求,養尊處優慣了,沒有公主命卻養出了一身的公主病。上大學的時候不努力學習,成績一塌糊涂,畢業之后找工作也不積極,賺得多的嫌棄太辛苦,清閑的工作又嫌掙太少,天天就待在家里,吃喝全靠父母,自己不是打游戲就是無所事事,成了親戚口中最讓人瞧不起的“啃老族”。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有了一種“新型啃老”正在悄然蔓延,這種啃老 不同于上面那種,帶有一定的迷惑性。父母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子女在啃老,還會對親戚鄰居炫耀,自己家孩子有出息,等過了三五年之后才恍然大悟,悔之晚矣。林阿姨的兒子三年前本科剛畢業的時候,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林阿姨就勸他回家考個編制,這樣既能留在家鄉發展,還能端上穩定的鐵飯碗。三年考編,卻連面試的門檻都沒摸到,家長質問后卻反遭回懟林阿姨兒子拗不過就回來了,第一年考編,出分后林阿姨興沖沖的問兒子成績怎么樣,對方說:就差幾分,這次備考的時間短,再學一年肯定能考上。在這期間,每當有親戚鄰居詢問,林阿姨的兒子在哪里工作,發展如何的時候,林阿姨都一臉驕傲地炫耀:兒子是一名“準公務員”,將來是端鐵飯碗的人!就這樣,在第二年的備考中,還是榜上無名,第三年也依舊如此,三年過去了,別說考上編制了,林阿姨的兒子連面試的門檻都沒摸到過。其實回顧兒子三年的備考,林阿姨自己也清楚,他的學習狀態并不算好,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學幾個小時,明天后天不是打游戲就是出去玩,效率低下,但是孩子大了,做父母的也不好多說什么。眼看著又一年落榜,林阿姨勸說兒子去找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備考,但兒子卻不干了,直言:當初是你要我回來考編的,現在又讓我去找工作,不是應屆生誰還要我!林阿姨恍然大悟,悔之晚矣。沒有找不到的工作,有的是不愿放下身段吃苦的“假少爺、假公主”其實這就是“新型啃老”的典型表現,學生畢業之后,不愿意面對工作的辛苦,因此挑挑揀揀,遲遲不愿意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拖個三五年之后就有了正當理由繼續逃避工作——不是應屆生了沒人要。其實放眼社會,連殘疾人都能挑戰自己、自力更生,又怎么會有健全的人做不了的工作呢,說白了還是自己想不想做的問題。網上總有大學生吐槽這個專業賺的少、那個專業不好找,其實沒有找不到的工作,只有能力不足,還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吃苦的“假少爺、假公主”。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