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 基本情況:
姓名:張某 性別:女 年齡:14 歲
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慢性病史,初三某重點班學生。
二 問題概述:
WH同學在初一年級升入初二時,以優異成績分到重點班。進重點班后,出現心情壓抑,主要原因是學習成績下降。她曾反復對家長說,“不想上學”。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無法哄勸。有頭疼、失眠、胸悶、厭食、腹瀉等不適應癥狀,一天有時只吃一頓飯。在墻上亂涂亂畫,用紙剪出一個大大的死字,時常晚上在家既不寫作業也不睡覺,長時間呆坐。考試失利后用小刀劃自己的手背。喜怒無常,不知什么時候就發脾氣。對任何事物都無興趣,情緒非常低落,總想回到原來的班級。
三 背景材料:
父親是某國有企業的職工,現下崗待業。母親是一建筑公司的會計,單位效益不好。
WH在兩三歲時,母親因生活負擔重,心情不好,把氣發在孩子身上,WH曾多次被推出門外,長時間哭鬧,造成心理創傷。上學后,家長除了對孩子的學業要求較高外(特別是孩子進入重點班后更是喜出望外),其余一切家長包辦,以至造成溺愛。
WH有個表姐,去年考上了清華大學,曾為了學習放棄了一切娛樂時間。成功的姐姐對她的觸動極大,“只有像姐姐那樣,不浪費任何時間地學習,才能考出好成績,才能考上大學。”該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不引人注意,不喜歡與人交往。
四 分析與診斷:
1 分析:
綜合以上材料,我們感到,WH是一個學習刻苦,基礎好的學生。但性格內向,思維反應能力較慢,極度自卑。
對WH同學抑郁自評量表(CES-D)的測量表明:大部分抑郁癥狀出現的時間為3-4天,總分為34分,抑郁程度十分顯著。
心理學研究表明,所謂抑郁就是人們所說的憂郁,它是一種持續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心理狀態。當然,正常人也有抑郁的時候,應該說,這是一種正常的沒有情緒的反應。然而,如果抑郁雖有原因但卻不能自控地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在情緒上沮喪、憂郁;在認知上自責、自罰,缺乏信心,絕望無助;在行為上倦怠、少動,對什么事都缺乏興趣,只是沉默呆想,則屬于心理問題了。
針對導致WH同學長期抑郁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1)情感原因:
幼年時期情感剝奪的生存環境,使得WH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對待焦慮和沖突的方法,不幸的環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學后,家長一味重視學業,忽視了品格教育。進入重點班后,失去了老師的喜愛,同學中不再表現的很優秀,班內學習排名居后。這些更加重了其內心的無奈和挫折,導致幼年時期遭遇再現,于是悲觀壓抑,選擇逃避和發泄情緒來避免自己的繼續受挫。
(2)認知原因:
家人的期望,重點班的競爭,榜樣的示范,為WH樹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標。但學業難度的加深,教學方法的靈活,使得反應力較慢的她,一是無法適應,過度緊張和焦慮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二是自我評價降低,采取自責、自罰。日積月累,消沉沮喪。
(3)行為原因:
面對失敗的情形,內在的心理防御機制為避免內心受到傷害,選擇以身體健康為代價,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壓力的積累,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
2 診斷:
現實的挫折打破了原來的心理平衡,過低的抗挫能力使她無法面對,不能及時調整自我,改變心態,投入到新的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去。兒時的遭遇,家庭的壓力,學業的困擾,以及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復始,一再積累,就容易產生“抑郁情結”。然而,“抑郁情結”的表達可能不被容許,進而被壓抑下來或加以否認,所以WH的表現常常不是以憂傷情緒為主,而是表現在抱怨有很多身體癥狀,對自己的價值持有不實際的負面評價,自卑、自責、自罰。這是一例典型的因學業不良、環境影響引起的抑郁情緒。
五 輔導策略與過程:
1 對策:
根據WH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支持性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性心理輔導對策。讓WH充分講述痛苦的體驗,宣泄情緒,同時給她安慰信任。運用咨詢者的知識和關懷來支持該生構建新認知,并伴以一定行為技巧的學習應用與生活指導,使她的抑郁情結得以抒解,激發她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從而引導她走出心理危機。而環境的協調對本次輔導成功同樣重要,包括家庭、學校兩個方面,其中家庭環境的協調是關鍵。
2 輔導過程:
(1)對WH同學的個別輔導
① 宣泄釋放
因為WH曾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石家莊市心理醫院咨詢(事先征得她的同意),但由于對醫生的印象不佳,WH對心理咨詢抱以抵觸情緒,極不配合,醫院咨詢毫無結果。鑒于此,我們決定以歷史老師的身分出現(WH喜愛歷史課),給她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咨詢中,我們先避開談她在家里的情況和學習成績的好壞。她見我們如此真誠,慢慢消除了對我們的戒備,把我們當作了她的好朋友。
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在學校的后操場上,WH終于傾吐出學習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宣泄出積存內心深處的負面情緒。她告訴我們:“在課堂上,老師講的太快,還沒有聽明白就過去了。同桌是全班第一名,每當看到他學習時,我就很著急,于是也拼命學。可一回到家就學不下去,晚上學不下去,就想早上學,可早上又起不來。無法解釋地想哭,常坐著發呆,在家經常亂發脾氣。我功課拉下了許多,又浪費了這么多時間,我怎么這么笨呀!”她說著說著把頭扎了下去,哭了起來。她接著向我們敘述了她的憂慮:“我覺得活著一點意思也沒有,什么都不想做,好懷念以前的班集體。現在我的成績不好了,父母嘮叨我,我很難過。怕到學校去,怕考試,我該怎么辦?”
在經歷了痛哭之后,她顯得輕松了許多,說話也恢復了平靜,眼神中透露著渴望,希望我們幫她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
② 發現心結
從WH同學許多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中,我們幫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功能失調性假設。例如:如果我的成績不好,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學;老師不再喜歡我了,也沒有人關心我;自己一無是處,任何人都比我優秀;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真是有罪;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為什么別人都能成功,只有我受到這么多挫折。歸結起來,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絕對化要求”,以及“自我貶低”、“沒有出路”、“自我責備”的夸張性反應,是典型的不合理信念的表現形式。
③ 解釋澄清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向她認真介紹了合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的有關知識,幫助她搞清楚這些不合理信念與她情緒困擾之間的關系,改變認知結構。如A,事件,“考試沒考好”。B,觀念,“我真沒用,我怎么這么笨。”C,情緒結果,“沮喪、無望、憂郁。”D,駁斥,“這不是事實,只是我自己的不合理想法,我還有很多的優點嘛!即使我笨,難道我就真的無法接受嗎?所謂,笨鳥先飛!”E,建立新觀念,“一次考試失利,并不能證明我永遠都考不好,只要發現學習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成績就可以提高。使她明白,正是這些不合理信念導致她處處感到“不如別人”,以至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考試緊張。
④ 自我及時強化
當她認識到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極情緒后,我們幫助她予以放棄,并及時建立合理的信念,強化她的積極情緒和行為。通過多次心理輔導,使她漸漸明白:“自己身上也有許多別人不具備的優點”,“我并不比別人差”,“只要我盡了力,任何結果都可以接受(重過程,輕結果)”;“風雨過后的彩虹,才是最美麗的,少去追悔過去,要抓住當前”;“考不上大學也未必就沒有好工作,就不能成才”。我們要求她及時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天中的成績和進步,不講消極的東西。每天晚上寫日記,把美好的體驗、進步、成績記到日記上,堅持下來,就會覺得生活越來越有意思。
幫助她制定合理的生活、學習計劃,每天晚上睡覺前,考慮明天干什么。計劃不能定的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這樣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計劃,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實來”,培養她的自尊、自信。
同時,為了促進WH自助能力的發展,調節好情緒,對消極情緒作建設性的宣泄,具體做法有:閉上眼睛聽音樂,讓自己感覺隨音樂流動;每周和心理老師進行一次坦誠對話;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時,晚飯后和父母散步半小時。表象訓練,在大腦中通過表象的形式,把原有的消極情緒在大腦中主動誘發出來,隨之代以積極的情緒或進行放松訓練,以減輕消極情緒對自己的不良影響。
(2)和家長的溝通與協調
通過與家長的多次交談,我們首先調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心態,不要再逼孩子學習,放開手,相信孩子的自覺性;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交流,多給予關心、安慰,傾聽孩子的講述,給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她平時最感興趣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要多給孩子鼓勵、表揚,學會賞識教育。
(3)和學校班主任老師的協調與幫助
在WH同學的自我強化階段,我們讓班主任老師有意識地改變她的學習環境,其中包括安排她最要好的同學與她同桌。當她有了一點微小的進步,老師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在班上要有意識地多表揚她,鼓勵她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建議其他同學也要與WH多接近,多來往,用快樂的心情感染她,消除她的孤獨與苦悶。
六 效果:
經過兩個月的心理輔導,咨詢者情緒漸趨穩定,能夠在校園進行正常學習,性格較前開朗、活潑,與家人關系相處融洽,未出現頭痛、胸悶、失眠等不適癥狀,談話時有說有笑。這與后期的父母努力,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幫助,本人的積極配合治療有關。
當事人邊學習邊咨詢,數月后,隨著成績逐步提高,心情逐漸開朗,抑郁狀態明顯好轉。到期末考試,成績進入全班前20名,用她自己的話說:“好像又找到了感覺。”
七 啟迪:
1 全面了解咨詢者的情況,與咨詢者共情、同感、取得其信任,是輔導治療的關鍵。
2 認知的改變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是一個全力支持當事人利用自己頭腦思維并改進的過程,是重塑自我的過程。
3 在行為問題的矯正中,僅靠認知是不夠的,必須給當事人一些實用技巧的指導。
4 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這對于抑郁情緒的調節起重要作用。
本案例采用了支持性心理治療、合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自我及時強化法、心理調節法,以及環境調節為輔助的綜合性心理輔導對策。不僅使患者的抑郁狀態得到治療,而且在家長、老師、同學的配合下,其人格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進和完善。
該輔導既是一種矯治性輔導,又是一種發展性輔導。從來詢者與咨詢者之間的同感共鳴及相互信任入手,使其宣泄情緒,發現來詢者的不合理信念,抓住了問題解決的切入點,一步步以合理的想法代替了原先不合理的想法,重新構建了認知結構,學會了調節情緒,并提高了學生的自助能力。
心理咨詢中既要注意調動當事人自身的積極性,更要注意她周圍環境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是由環境造成的,改變學生,要注意改變環境,特別重要的是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心態,這也是本案例成功的關鍵所在。
下一篇:我身患先天性疾病,沒有自信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年,我走出了嚴重抑郁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