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杜某,女,17歲,高中二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她和母親一起生活。開學初的兩個月還正常上學,但是兩個月后卻經常缺課,后來把自己反鎖在家里,不上學,不說話,逃避別人。
一、原因分析經過和她母親的交談了解到,她的父親是個簡單粗暴的人,在她年幼的時候,就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但是,當父親心情好的時候,又會滿足女兒一切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她既膽小怕事又固執任性。不久前,父母離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擊,加上她母親常常在女兒面前哭訴自己的不幸,使這個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壓力更大,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干脆就把自己反鎖在家里,不去上學,采取有意回避的態度,壓抑自己。通過家訪,我明白了她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于家庭的忽然變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她,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藥。
二、 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第一步:加強與家庭聯系,說服家長盡責,幫她擺脫心理困境。
認識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負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加強與其家庭聯系,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一次一次地用課余時間進行家訪,做好她母親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認現實,面對現實,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盡量不要在女兒面前哭訴,因為這樣于事無補,反而會增加她的心理負擔,影響她的健康成長。還設法聯系到孩子的父親,說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時間回來看看女兒,多點關心她,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不要讓家庭關系而毀了孩子。經過多次推心腹的交談,終于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于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學們交往,漸漸地回到學校上課了。
第二步:架起愛的橋梁,使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她還不愿上學,去到她家里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這是防御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她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燥,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她講班里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后,主動利用放學后的時間,陪她聊天,給她講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她的表情沒有那么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漸逐漸地出現在教室里。
結果她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她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后,多次為她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她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1]
下一篇:暴脾氣怎么才能熄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歲男童不受寵常撞墻竟患上暴怒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