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段時間,“校園暴力”這個詞已經幾次刺痛了公眾敏感的神經.本該純凈的校園里,為什么暴力卻屢屢上演呢?從現實考慮,解決校園暴力已經迫在眉睫,凈化校園環境勢在必行!
校園,本該是一方凈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人們不無憂慮地發現,原本應該用美好、純真等詞來形容的花季少年,卻越來越多地與暴力、喋血、行兇、殺人等詞聯系在一起。
今天,擺在教育者、家長、社會面前的,是個讓人無法輕松的話題——校園暴力何時了?誰來為校園暴力買單?
案例一:齊齊哈爾7名女生毆打侮辱同窗少女 鶴城“熊姐”被刑拘
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18日訊 前段時間,被媒體曝光的“熊姐”暴打、侮辱同齡少女事件,人們至今還心有余悸。就在我們深思“90后”女生的校園暴力行徑緣何而生時,鶴城也出現了“熊姐”式人物,但這次絕非單打獨斗,而是7名女生暴打、侮辱一名同窗少女,她們中最大的17歲,最小的才15歲。
案例二:16歲花季少女遭遇校園暴力 校方稱不知情
記者說,各位觀眾,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解放軍451醫院門口,而在醫院的腦病房當中,躺著一個16歲的小女孩,之所以躺在這里還是因為前一段時間的校園暴力。
案例三:初中男生疑因爭女友被人砍斷頸部靜脈
前日是新學期第一天,16歲的李鎮濤回到龍崗區龍盛學校上學。沒想到就在放學后,他牽著要好女同學的手剛出校門,便被后面追來了兩個少年連砍3刀,當場倒在血泊中。截至記者昨日發稿時,他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案例四:校園暴力再現 福州初中女生圍毆同班同學四分鐘
案例五:11月11日,周口一初中男生遭受校園暴力 睪丸被切除
以上這幾個案例,僅僅是近期內網絡上暴光的。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現在的孩子在處理矛盾糾紛時,寧愿舍棄正規渠道而采用如此極端的江湖行為呢?這種極端的江湖行為的背后,是否又包孕著更深層次的道德價值取向問題和心靈畸變現象?
[1]
下一篇:不良童年期易患“窺陰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濟南八職專校園暴力受害人:穿盔甲才敢上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