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撫養子女的問題上,有不少家長會這樣想:孩子還小,他不懂什么,就知道吃、喝、玩,把孩子撫養得白白胖胖,想玩什么就讓他們玩什么,就可以了。孩子上學了,家長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很多家長看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仿佛他們的問題就越來越多。
其實,并不是孩子越大,給家長帶來的問題就越多,而是家長往往在孩子童年時期忽視了孩子的輔導,我們過多地去關注孩子的行為,緊緊盯著孩子一個事情的對錯,一個方面的優劣,過分關注專長。
孩子的行為是木,他(她)的特征是林,家長要去發現孩子內心世界的那片“樹林”,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把握好孩子的性格特征、取向,才能給孩子塑造出良好的素質。
孩子抗拒學習的之謎
有個六歲的女孩,在幼兒園上大班,可是她偏偏喜歡去小班上課,她不愿意學習,就愿意和小班朋友一起玩。
還有很多孩子不喜歡課程學習,抗拒學習......家長給孩子買很多禮物,給很多物質刺激,或者用語言訓斥,這些能制止孩子抗拒學習情況的發生嗎?不能,因為你不了解孩子的,孩子“懂”得很多,我們需要發現孩子這個現象背后的秘密。
~是需要被愛與價值感。 ~是需要安全感~。
~是需要規則~。 ~是新的學習經驗~。
【孩子對學習的身心需求】
孩子對學習的身心要求包括:生理及活動的需求;被愛、被關懷;歸屬感;自尊心;好奇心:成就感。形成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從下到上,表示的是先后順序。
◎(1)缺乏愛,學習難出色
按照這個,首先是被愛與被關懷,孩子的學習和思考就像一扇門,當孩子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缺少關懷的時候,這扇門就會關閉。
◎(2)棍棒之下不出好成績
孩子總會在學習中犯錯,比如做錯了數學題,有的家長很惱火,教給孩子正確方法,對孩子講:“你懂不懂?”孩子答:“懂了?!奔议L很負責任地說:“你會不會了?”孩子答:“會了?!奔议L終于長舒一口氣,可是發現孩子依然會做錯了題。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家長訓斥時,孩子的回答并非出于內心,而是應急的機械性反應。孩子并非明白了家長的指導,而是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應付家長,進行自我保護。所以,棍棒下面出不了好成績,訓斥對提高孩子成績沒有任何積極幫助。
◎(3)對孩子不要贊美,要鼓勵
成就感對于學習非常重要。孩子的成就感是外在對他的支持和認同。但是要注意贊美和鼓勵的區別。
A。贊美孩子是消極的,因為:
1.著重外在評價,會讓孩子過分依賴他人評價;2.教孩子和別人比較,只為個人的目標而努力;3.孩子為得到稱贊而努力表現,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價值是取悅別人。4.若得不到稱贊,容易因放棄而失去信心。
B。所以我們鼓勵孩子,方式:
1.著重內在評價,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發揮;2.幫助孩子肯定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貢獻;3.借外在的肯定與鼓勵,形成孩子內在的動力,進而培養主動負責的習慣;4.引導孩子從自我肯定中,提升自尊與自信,建構正向價值觀
>>>下一篇:中國古代的"系統脫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需要及早培養孩子的6種性格特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