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對待成長中的煩惱?在成長過程當中,其實孩子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煩惱問題,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的心理會變得比較的敏感,容易遇到很多的苦惱和糾結,那么下面我們就去了解一下,應對成長煩惱的幾個方法。
認清緣由,消除緊張: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處于“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開始對自己和身邊的事物有了不同以往的思考,因而感到一切都不像從前了。由于認識上的變化,自己心情的天空不再萬里無云,而是時時落起小雨;由于心情上的變化,自己行為的方式也不再活潑開朗,而是常常心事重重。所以,越來越看不懂自己了。其實,這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完全沒有必要因此而困惑、緊張,應該用一顆長大了的心,實實在在地感受自己身邊變化了的一切,勇敢地體味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以人為鏡多作交往:有些中學生面對自我認識的困惑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心理怪圈,即越是“看不懂自己”,越是要一個人苦苦地思索;而越是把自己關在個人的小天地里,越是對自己感到困惑、彷徨。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應該走出自己有限的精神世界,多與他人交往。他人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一個人對自我的全面認識有賴于他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盡管自我分析也是必要的,單憑自己的力量難免會有失偏頗或缺乏理智。因此,當感到“看不懂自己”的時候,應該多和同學、朋友交往,相信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人會有許多共同的感觸和語言,彼此可以“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即使不一定能在他們之中找到答案,但心情會因此輕松許多,因為有人分擔了你的煩惱和痛苦。
理解父母,接受指導:談到與人交往,還要提到多與父母交往。這對有“自我覺醒”煩惱的中學生尤其具有顯著意義。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由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往往會對父母產生逆反的心態,把父母出于關心愛護的指點、開導視為“嘮叨”、“過時”。在這種心理影響下,他們與父母交往自然會矛盾百出,甚至與父母的關系緊張、疏遠。其實,盡管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要自己拿主意,但實際上還處于長大的過程之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還有許多需要父母指點和幫助的問題。盡管他們可能覺得父母的意見“過時”了,但這些看起來“過時”的東西往往包含著可貴的人生經驗,對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當然,有些孩子心里也明白父母的意見是中肯的,但出于要求“獨立”的心理,表面故意拒絕父母的指導。這實在是沒有必要。應該懂得: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占有非常大責任的,因為你除了需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之外,也不能夠忽視他們內心世界的需要,畢竟心理健康,以及身體健康,才會讓孩子更加的快樂。
推薦閱讀:想要孩子聽話?別再大呼小叫了
下一篇:三招讓你的孩子成社交小能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情商的幾大秘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