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誠實守信自律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12
閱讀 :475
教孩子誠實 培養誠實的品德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古老的話題,“狼來了”的故事是婦孺皆知的關于誠實的教育范例。父母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誠實的、說謊的孩子,而孩子們也都知道不應該說謊。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不愿意與不誠實、說謊的人打交道,因為這種人無法給人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 國內外的學者都曾對孩子說謊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曾對全國7省市的5600名3~9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進行調查,發現3歲兒童中就已經有50%以上開始在家里說謊了,而且這種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3歲到9歲在家里不說謊的兒童的比例從48%下降到34%,較多說謊和經常說謊的比例在各年齡段都在5.5%以上,其中7歲最高,達到8.7%。美國新澤西州新布倫什維克兒童發展研究所完成了一項研究,在該研究中,主試者把一個玩具放在被試兒童的背后,告訴他們在主試者回來之前不要轉過身來。主試者在一個單向觀察屏后面觀察,結果發現,所有的33個3歲兒童都回頭偷看了玩具,當去詢問他們時,卻只有40%的兒童承認。另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數據更讓人驚訝不已,據美國學家邁克爾·路易斯的統計,全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歲前就學會了說謊話,而到了7歲,98%的孩子都已說過謊。 在人們心目中,3~6歲的幼兒應該是天真純潔的,但是為什么還會有這么多的孩子說謊呢?要想解釋這種現象就得先弄清楚以下一系列的問題:什么是誠實?什么是道德意義上的說謊?幼兒為什么說謊?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你應該怎么辦?明白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矯正幼兒的說謊行為,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所謂誠實,對于兒童來說主要表現在,犯了錯誤敢于承認,不欺騙別人,不對別人失信,不拿別人的東西,拾到東西要交公等。而說謊在學上可以分為有意說謊和無意說謊。有意說謊指的是說謊者意識到自己在說謊,并且有明確的目的,就是掩蓋錯誤,欺騙別人;無意說謊指的是說謊者并沒有什么自覺的說謊目的,或者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目的,甚至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說謊,而前者才是我們所說的真正道德意義上的說謊。 幼兒為什么說謊呢?一個人剛剛出生時是根本不知道說謊的,孩子從小到大,如果他的謊話越來越多,那么他所有的謊話都是從他所接觸的人那里“學會的”。在幼兒期,兒童所接觸的人主要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如親戚、幼兒園老師)以及同伴,那么可以說幼兒說謊主要是從父母、教師那里學來的,是父母、教師的不良的教育方法造成的,而父母作為幼兒最重要的親人,對孩子說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真正讓孩子養成誠實的品德,重要的還需要家長從日常生活中,從平時的小事開始注意培養。 ①孩子的心是純真的,他們對大人的話往往堅信不疑。但是有些父母不懂得珍惜孩子對自己的這種信任,對孩子總是隨口承諾,卻不兌現,結果失去孩子的信任,也為孩子樹立了不誠實的“榜樣”。 ?、诟改敢湎Ш⒆拥恼嬖?。 ③父母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中,孩子才有可能說出真話。 ?、芨改赶肱囵B孩子誠實的品德,一定要身體力行,自己首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別忘了孩子的眼睛正看著你。 ?、萁逃⒆硬皇亲约旱臇|西就不要。教會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一件事由“被指揮、被命令”轉為“被賦予責任”之后,孩子會奇跡般得變得自覺而主動。 ①當孩子上學忘帶畫好的圖畫作業怎么辦?等孩子回家告訴他:我不能給你送去,媽媽還有自己的事要做,下次你可得記住了帶好自己的東西。父母要學會適時地教育孩子要有自我負責的意識。 ?、谧尯⒆訉W會自己管理自己,告訴他:這些是你的責任。 守信訓練方案 一天,寧寧和靜靜在樓下玩“跳房子”。正玩得高興,寧寧的媽媽叫她回去吃飯,寧寧對靜靜說:“我們明天再接著玩吧。” 第二天,寧寧正要跟媽媽說出去玩,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姥姥突然病了。媽媽很著急,想馬上就帶寧寧去姥姥家,可寧寧想,昨天已經跟靜靜約好了,這該怎么辦呢? 思考題 : 如果你是寧寧,你會怎么辦? 如果寧寧不去跟靜靜說,就去了姥姥家,這樣做,對不對? 提示: 既然跟別人約定了,就應該守信用,否則,以后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你了。 讓孩子學會自律 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您正準備松一口氣,認為可以不用再圍著他團團轉時,您可能會發現他越來越不聽您的話了。 一般來講,孩子長到兩三歲時,他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起來,他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們是不同的。盡管這種自我意識仍處于朦朧階段,但他們已會無意識地用反抗家長“命令”的方式來表現這種意識。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跡象時,這是他向您發出的信號———您可以讓他自己管理自己、控制自己了。這也正是本節所要講的重點———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自律力)指的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并自覺地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它表現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自我控制是個人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或缺少自我控制,我們可能就會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剝奪他人的權利,我們自己的權利也會受到威脅,我們會常常與別人發生沖突,違反社會規則,失去耐心,因而失去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獲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 隨著生理的發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幼兒的自律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家長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促進它的發展。 ?、僦贫乙?,為孩子的行為定界限。許多人認為家規帶有令人不快的懲罰與抑制的含義,它往往令許多父母對管教兒女感到進退兩難,擔心會傷及孩子的心靈。實際上家規只不過是訓練與教導的過程,能協助兒女適應家庭以外的世界。 在嚴格的家規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后比那些隨心所欲、行動自由的人更能適應社會,而且更有自尊心。他們對于家規的制定與執行會有怨言,但事實證明,他們都承認父母的出發點是關懷他,而且很明白單靠他們的能力很多事情是無法應付的。而那些習慣自由行動的孩子則視家長的縱容為漠不關心。 規定任何界限不單是為表示管教嚴謹,還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幸福及成長著想。所以務必讓您的孩子清楚明白這些規矩及你對他的期望。您在訂立某一條規矩之前,請先問一下自己下列問題: 這些規矩是否簡單易懂? 孩子全都明白嗎? 孩子是否知道破壞規矩的后果? 你執行規矩前后一致嗎?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家與家的規矩可能是不同的,關鍵在于您能在必要時決定是應該堅持執行紀律還是通融了事。 家規可包括:遵守日常作息時間、清潔衛生、禮貌待人、生活自理、誠實、自律。 家規已定,不能朝令夕改,讓孩子逐步執行。父母在執行家規時要協調一致。 孩子違犯家規,要有必要的懲罰。孩子做得好,要對事不對人地夸獎,別吝惜一句贊揚的話,它勝過豐厚的物質獎勵。 ?、趲е⒆右黄鹱袷亟煌ㄒ巹t和各種公共場所以及比賽的規則,因為“身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學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