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
我們置身于信息社會,只要打開電視、報紙或上網,各種各樣的信息就會撲面而來,讓人應接不暇。眼下,社會上時不時地就會冒出這樣的一些“可怕”字眼:我國有60%的學生不健康,30%的有疾病,5000萬差生……看到這樣的描述,第一感覺就是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我們千千萬萬的教師正辛辛苦苦地培養大批大批學業優良卻有大量問題的“殘品”,我們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是失敗的。接下來就是懷疑這些數字的來源。如果你去圖書館門口調查“大學生課外時間的分配”,那么得到的數據就是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課外活動時間都去看書、借書,這樣的調查是錯誤的。
健康教育是一項現實針對性很強的工作,這里面不僅有學生的性別差異,年齡差別,人格發展的不均衡等常規問題,還有學生因地域不同而產生的群體差異,這種差異細化到班與班之間、校際之間。例如,重點中學與普通中學的學生在上就有很大的差別。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開展學生健康教育。這不僅是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也是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則。我們暫且不去管它社會上那些可怕數字的來歷,但要明白:你是某一地區或某一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者,那么你的工作對象就是這個地區或學校的學生。我校的學生與他校的學生雖然都是小學生或中學生,但是由于兩者所在地域差別,生活環境的不同,上就會有許多不同之處。通過測量、觀察、訪問等途徑搞清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立足這個實際開展健康教育。否則,一味地被社會媒體左右,用別人的標準套自己學校就犯了盲從的錯誤,違背了健康教育針對性的工作原則,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所以,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強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的重要原則。
二、健康教育課“活”的自由度:形散而神不散
健康教育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它的特主要表現為:一、沒有考試壓力。它不參與高考及期末考試,甚至連課下作業也沒有。二、嶄新的面孔。在90年代以前,將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開設、研究的高中可謂鳳毛麟角,至今健康課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在實踐中直接利用、借鑒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多,大多數教師都是邊教學邊摸索。三、學生為主體。健康課直接可利用的教材并不多。就目前已出版的各種有關健康教育的教材、雜志來看,多數都是些理論介紹,就現有的實用教材,也往往停留在理想化的水平。如果照搬這些教材的內容,那就上成了純粹的理論課或不切實際的課,成為形而上學的健康教育。如果再加上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法,記筆記、復習、考試,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倍感膩煩,起不到什么實際的作用。故,健康課在性質上應該屬于活動課程,充分體現現代教育規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尊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上特點就決定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課堂形式自由、開放。但是,這里的“開放”不是無限制的,它需要一個“度”的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像寫散文那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這也是健康課“活”的自由度,它的另一個特點。顧名思義,“形散”就是上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采用討論、辯論、游戲、活動等方式,既可以在教室內,也可以在教室外。但是,教師一定要明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上課的中心思想不能變,即通過這些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對學習和生活中有關的健康問題進行思考,教師高屋建瓴地作系統歸納,使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或情景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哪些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思想上有個理性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對教師設立的教育情景保持積極的進取態勢是健康教育課采用“形散”的主要目的之一。例如,高中健康課多采用主題討論的方式,教師擬訂學生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充分參與進來,積極發言,大膽表白,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問題討論,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明確目標,逐漸知道生活實踐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