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爸爸在做家務事時,媽媽總是有諸多的“指示”,爸爸對此甚是煩惱。
一天,爸爸見媽媽正在廚房炒菜,突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鍋還沒燒熱,等一會兒再把油放下去。”“當心油濺到身上。”“火太大了,趕快,快呀。”“炒動一下啊,不然會燒焦的。”“現在放佐料下去。”“加水。”“嗨,怎么加這么點水呢,太少了,一會兒就會燒干的。”“好了,現在蓋上鍋蓋,讓它燜一燜。”“哎,鍋蓋蓋歪了!”爸爸對正在燒菜的媽媽指點著。
“你別在這嚷嚷行不行?!”媽媽生氣地說,“我又不是不知道怎么燒。”
“你當然知道,”爸爸答道:“我不過是想讓你知道,我在做事時,你在旁邊嘮嘮叨叨的,我的感覺如何。你現在也知道煩了?”
很多事情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想就容易理解了。
背著沉重的書包,天還沒全亮就往學校趕,天快黑了才回到家,晚上做作業常常到深夜,有一點業余時間還要趕著上各種特長班,這就是現在許多孩子們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
家長們,請背一背孩子那沉重的書包吧,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假如要你如此超負荷地學習,難得有休息的時間,你的學習效率能高嗎?你的感覺又會如何呢?
下一篇:各國性教育是怎么進行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說話晚需防孤獨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