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家長的眼睛里里,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所以自己什么都要教導孩子,特別是孩子在向自己提問的時候,其實這個做法是不對的。從兒童心理來看,如果家長什么都告訴孩子,能給孩子作出解答,那么孩子就不會主動去思考。所以家長要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學會去思考,這樣孩子才會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家長們要學會跟自己的孩子說不哦。
一,壞脾氣、不合群要注意
孩子6歲,甚至3歲以前,如果出現“特別害羞”,“摔東西、罵人”、“不敢嘗試,說‘我不行’”、“不合群,不跟小朋友交往”等信號,且持續三個月以上,父母要格外注意。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或者應該做什么,這樣孩子才不會一直這樣錯下去。
二,“重用”孩子
可以試著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讓他們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信心,有助于培養孩子積極陽光的性格。孩子在玩耍的同事也學會了去思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應該做什么。這樣孩子不僅自己鍛煉了大腦,而且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重要性,讓孩子自信起來。
三,別讓孩子成了“心理孤兒”
對于“留守兒童”、“單親家庭”、“隔代教育”等特殊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問題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家長要和孩子成為朋友、多去戶外和孩子游戲,都是讓他們擁有陽光明媚的童年的有效方法。讓孩子們經常和其他孩子交流,玩耍,讓他們性格變得開朗起來。
孩子是要自己成長起來的,家長不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只要家長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平臺,剩下的就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掌握了。孩子只有自己學會了思考,他們才會慢慢變得聰明起來自主起來。家長要舍得放手,讓孩子主動去嘗試,去探索,去思考,這樣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行動能力才會有幫助。
相關閱讀:兒童心理問題日益嚴重 原因何在
下一篇:胎教方法不當會傷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表揚自己的孩子也要學會有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