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基本結束了。隨著最后一批專科和高職學校錄取名單的公布,許多參加今年高考的考生與大學失之交臂。一些落榜生由于高考失利而出現的心理問題,給自己及家長造成了不少心理壓力。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調節心理,走出高考落榜的心理陰影。
家長不要增加孩子壓力
一位考生得知自己落榜后非常痛苦。因為高考前父母曾對他說,不要有壓力,考上什么樣的學校都行,但事實是他什么樣的學校都沒有考上。父親氣極了,說他是個廢物。這個考生痛哭流涕,尋死的念頭都有了。自己這一年是怎么過來的父母又不是不知道:曾經多少時候,人家出去玩,他在家學習;人家出去上網打游戲,他在燈下做作業;人家花前月下談戀愛,他在補習班加班加點。每當夜深人靜、家里所有人都已進入夢鄉時,他依然在臺燈下揮汗如雨。他覺得自己完了,如此努力還趕不上別人,如此拼搏仍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理解。
據了解,像這位學習成績一般的考生大有人在。他們在高考失利后遭受的痛苦更大,而寄予厚望的家長不理解孩子此刻的心理感受,仍在責備他們,這樣做很不明智,弄不好會出大問題。心理專家告訴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換位思考一下,高考落榜其實對考生打擊很大,尤其是一些竭盡了全力的考生。在巨大反差的刺激下,他們往往會出現應激障礙,出現情緒低落、抑郁、憤怒、悔恨、沮喪、絕望,以及對未來失去信心等現象。這時家長應克制自己的失望情緒,不能表現出來,更不能在孩子身上發泄,應該細心觀察孩子,及時疏導,防止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在必要的時候,應該去找心理醫生咨詢,讓孩子平穩度過這段“灰色時期”。心理專家考證,絕大多數落榜生會遭受巨大的心理創傷,心理承受力強的人大約會在一周左右逐漸緩解,但也有部分考生恢復的時間更長。對這部分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關心尤為重要,不能把對高考失利的焦慮和失望傳遞給孩子,父母的失望會增加孩子的內疚感。實際上,作為父母,也存在著一個如何面對現實的問題。有的父母故意避開落榜的話題,豈不知這樣會使孩子把痛苦更深地埋在心底,更不利于恢復健康的心理。所以正確做法應該是不有意避開,也不夸張渲染,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得失,找出問題和原因,以便走好下
1下一篇:為什么青少年易出現心理補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提防孩子心理疲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