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相關調查顯示,各分數段的考生都存在復讀現象,他們并非上不了大學,而是上不了滿意的大學。有的屬發揮失常、有的非北大清華不上、甚至有的從大學退學復讀。
考生自愿復讀占大多數
“高考不理想,你會選擇復讀嗎”:調查顯示,近60%的考生本人有強烈復讀愿望,并對復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有清楚了解,其中半數考生表示,對復讀風險做好了心理準備。此外,有86%的考生認為,自己的成績還有上升空間。同時,75%的調查參與者表示,家庭經濟狀況允許他們參加復讀。
對此,心理專家表示,復讀的時間安排不宜過急,要給考生一到兩個月的“緩沖期”,調整復讀狀態。
復讀“心理援助”有別
據多家復讀機構介紹,復讀考生構成比例大致為:高考成績中低檔考生占70%—80%,專科分數線達不到者占10%—20%,高分復讀者約占10%。專家稱,由于復讀生復讀原因有別,他們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也不同。
類別1
高分復讀
心理關鍵詞:焦慮、高估自己
專家分析:這部分學生背負著的家庭壓力比較大,在家庭因素的影響下,他們認為高考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是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榮辱。他們中的不少人視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為唯一選擇,視野較窄,懼怕失敗,無形中焦慮心理增加。另外,有的復讀生的分數雖高,但自身能力很難滿足上名校的預期值,即“高估自己”,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越是期望過高、越是能力難以滿足的“心理怪圈”。這種情況下,復讀一年通常很難如愿。
對策:高分復讀生的家長必須降低期望值,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這樣才能緩解或者降低孩子的焦慮感、不安感。
而高估者應盡早“認識自己”,重新進行自我評估和定位,比如將以往的月考、模考成績相加再除以考試的次數,以得到總分、單科相對真實的水平。發現缺陷和不足后,再有的放矢,尋找適合自己的突破途徑。
下一篇:從容走過“大一的迷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假孩子做的好家長應多給獎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