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受到家長或同學的不平待遇,心里覺得委屈,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打打沙包發泄、“密”約老師說說心里話、或者讓音樂撫慰幼小心靈,甚至跟班主任以“隱者”身份聊QQ等等,如今的中小學為學生開辟的“出氣”渠道可謂五花八門。
昨日,記者走訪荔灣多所中小學校,獲悉教育綜合改造工程過后,八成以上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行為偏差型、壓抑型、暴力型、自卑型等各種類型的“問題學生”逐漸轉變觀念,敞開心扉,接受心靈治療。
發泄療法:“暴力”后回歸理性
人民中小學有一間約40平方米大的心理咨詢室,分里、外兩間,里間為靜室,僅木地板上放置著兩個“懶人座”;外間為動室,空中懸掛兩個綠色的圓柱型沙包,地上鋪著軟軟的地毯。
現任六年級班主任的謝老師稱,小強是心理咨詢室的“??汀?,經過長期觀察后,老師發現這個學生患有小兒多動癥并伴隨著暴力傾向,其母長期讓他服食一種抗狂躁的藥品。謝老師跟小強的母親溝通后,建議將藥品改為維生素,平日小強依靠打沙包發泄時,也伴隨在側,用理性的思維幫助他分析、解決心理癥結。
小強告訴記者,打沙包真的好出氣。發泄完后,大腦清醒、冷靜了許多,加上老師的從旁細心教導,常常會反思剛才的“暴力”行為太不應該了。
保持心理健康成為中小學生的一項必修課
下一篇:發生學生踩踏事故,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三天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