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近一段時間,社會上把極個別大學生自殺事件炒得沸沸揚揚,有人由此下結論說,大學生心理危機重重。有關心理學專家指出,心理問題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不是大學生才有,其他群體所承受的壓力,并不比大學生少。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應過分夸大。
如何正視心理問題
長期從事心理教育學的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學教授何克說,心理問題是一個普遍問題,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何克介紹說,人的心理狀況分三類,一類是疾病,二類是健康,三類是亞健康。據(jù)相關調查表明,全國人口中有100萬人患有心理疾病。而心理問題既不屬于健康、也不屬于疾病范疇,它是人類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一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心理的亞健康。例如,自私、妒忌、偏執(zhí)、冷漠、自卑、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等不良情緒,都是心理有問題的表現(xiàn)。
這些情緒又是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或因某件事、或因某個人,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期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情緒。例如,某人因別人工作成績比自己好,出于妒忌心理,四處找別人弱點,說別人壞話怪話,不是想著靠自己努力趕超別人,而是企圖用這種辦法擊垮對方,這就是一個病態(tài)、心理有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
何克說:"凡是產(chǎn)生不能讓自己很好生活的思想品質,就是心理出了問題。"他認為,這種輕度的心理問題看似沒有什么大不了,但認真分析,這種不健康的情緒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
大學生總體屬于心理健康群體
何克指出,與社會上其他弱勢人群相比、與不是大學生的同齡人相比,大學生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健康狀況都要好得多,他們畢竟是通過一番競爭、一番挑選,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進入這個門檻。大學生應該并入心理健康人群范圍。
正因為是大學生,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就高,寄托的希望就大,受關注的程度也更多。他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許多家庭的心,所以對個別采取極端方式的大學生,大家就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了多么可怕的情況。其實,其他社會群體,心理問題同樣存在,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被人關注,也就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1下一篇:關注大一新生的心理調節(ji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最怕聽到的10句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